朝政办发〔2021〕48号
(已废止)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微信图片_20210806134130.jpg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朝阳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工作安排,谋划朝阳市“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结合朝阳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基于宏观形势和产业基础分析,确立朝阳市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为“十四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双循环战略为引领,以降本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物流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统筹发展“125多节点全辐射”物流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提能、增效、便捷、安全、精准的现代物流通道体系、节点体系、设备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和金融体系,稳步打造朝阳市新支柱性产业和新发展格局,逐步把朝阳市建设成为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京津冀与东北地区一体化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中蒙俄朝经济走廊国际内陆港城市。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标准、实践等方面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利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推动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

2.系统谋划、重点推动原则。遵循物流业发展规律,编制并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选择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骨干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

3.盘活存量、优选增量原则。严格筛选和引进聚集物流行业资源要素,构建科学、协同的物流开放与运行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提升物流园区、产业和企业的智慧化、协同化水平,提高物流资源的综合使用效能。

4.政策融合、产业协同原则。深度融合国家战略、辽宁省物流业规划部署,确保政策与规划目标落地。加强跨部门、跨产业、跨区域的协同包容,构建多元化、一体化、规模化的物流运行体系与激励约束机制。

(三)发展方向。

1.开放包容。加大对全球、省内外物流产业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和国内物流服务体系,尽快形成陆海空水协同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通和优化港口、机场、铁路等多式联运和门户交通体系,强化通道连接、信息对接、资本链接和政策对接,增强朝阳市物流服务对外对内辐射、多方包容与产业带动。

2.集约节约。推动物流业由规模扩张、粗放经营,向提质增效、集约节约方向转变,加大物流节点、信息平台、企业联盟、资本纽带等建设,强化物流园区土地、人才、平台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逐步实现企业资源协同、基础设施共享、信息平台开放,提高物流产业集约化、链条化发展。

3.智能高效。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进万物互联、智慧物流,串联并联市场、产业、企业、产品、物流和客户等,提高智慧运营和管理效能,降低物流成本,建设智慧物流服务体系。

4.低碳节能。优化和改善物流发展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管理体系,实现经营管理、设施设备标准、运输组织模式、包装装卸工艺等各环节低碳化、节能化,实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和环境友好协同,实现物流与人、产、城的低碳、绿色、融合发展。

5.安全规范。强化安全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恪守法律法规红线。加大执法监督约束,加强对危险品、违禁品等物流环节的监控,构建“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全链条”物流安全监管与合规指导,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国家法纪和社会秩序。

(四)发展目标。

全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朝阳,加快构建生产、运输、仓储、电商、流通、配送全链条服务,切实解决物流体系不完善、领军企业少、成本高等堵点问题,用现代物流促进一二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流通网络,畅通商品流通渠道,建成农工贸一体、产场园一体、陆海铁一体、辽蒙欧一体的国内外两个市场双循环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到2025年,基本建成“125多节点全辐射”物流空间大格局,以龙城区、双塔区、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全市物流一中心”初步建立,各县(市)基本建成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社会物流总额100亿元以上的五个物流园区,各县(市)力争落地3个及以上投资超过10亿元的重点物流项目。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物流智能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000亿元,物流税收达到10亿元,就业岗位增加至5万个,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率较2020年增加2个百分点,建成2家及以上省级物流园区,全市2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10家。朝阳市成为产业集聚、绿色环保、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服务高效、区域协调发展的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努力将朝阳市打造成为京津冀与东北地区一体化的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产业成为朝阳市支柱性产业,十五年内朝阳市作为东北亚和中蒙俄朝经济走廊国际内陆港的市场地位基本确立。

到2035年,以京津冀—东北地区横向经济带和以南六港(锦州、葫芦岛、绥中、盘锦、营口、秦皇岛港)引领圈为重点的东北亚—中蒙俄朝纵向经济带的国际内陆港基本实现,建成现代化、国际性的智能物流体系。

二、空间布局

立足朝阳市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全面规划和统筹推进“125多节点全辐射”的物流空间布局。

(一)“125”布局。

1.一个现代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是朝阳市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和“大脑”,是物流业整合创新的主阵地。以龙城区、双塔区和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域,依托全市城乡居民消费、楼宇经济、康养医疗、房地产和餐饮购物等物流需求,统一搭建全市及辽冀蒙地区物流园区大数据网络平台,重点发展“跨区域采销服务平台、数字营销基地、品牌孵化基地、智能化转型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货代服务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产业高地,统一调配区域物流资源,无缝对接多式联运,打造带动辽冀蒙、辐射东三省、服务京津冀的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物流总部经济。

“一中心”大体包含“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中心片区依托城区打造智能物流统筹服务中心和高铁轻物流;东部片区打造东北亚农机汽车配件和医疗器械物流产业园;南部片区以航空物流为主体打造“绿色、便捷、智慧”为核心的高端物流园;西部片区依托白音华-锦州港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工业品物流产业园和建筑材料物流产业园;北部片区建设国际商贸物流城和医药服务物流园。

2.两大物流产业带。

积极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通道建设,重点促成京津冀—东北地区产业融合横向带、东北亚—中蒙俄欧等国际商贸纵向带的国家级物流大通道;加快推进省市、市内物流通道之内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构筑与周边省市、亚欧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游客往来和互联互通,形成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加强朝阳市与沿海港口之间的商贸联系,打造纵横贯通的国际内陆港。其中:

(1)京津冀—东北地区产业融合横向带:以凌源市、建平县、喀左县、朝阳县、北票市为商品输出、输入的重点区域和物流起点,依托朝阳南站、北票港铁站、凌源东站、喀左绿港、朝阳机场等物流枢纽,向左延伸到京津冀、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向右延伸到东三省,乃至俄罗斯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横向辐射物流带,实现朝阳市与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以及更多城市和经济带之间产业互联、物流贯通的经济辐射带。

主要串联城市:北京、沈阳、承德、天津、唐山、秦皇岛、长春、哈尔滨、保定、雄安等。主要线路构成:京沈高铁、长深高速公路(G25)、国道京沈线(G101)、国道通武线(G230)、省道北杨线。

其中包含市内凌源—北票通道。主要串联节点:凌源南部乡镇、喀左县城、朝阳县城郊、北票市;凌源市、建平县城。主要线路包括省道北杨线(S322)、老宽线S321、绥三线S323、凌兴线S225、魏塔线等。

(2)东北亚—中蒙俄欧等国际商贸纵向带:重点拓展以朝阳市主城区现代物流中心为轴心,向上延伸到内蒙古、外蒙古甚至中亚国家和地区,向下通过陆海空一体化链接大连、葫芦岛等港口城市,进而扩展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纵向物流产业辐射带,实现朝阳市各县(市)区、辽宁省各相关地市、跨省有关城市、跨境各国家等商贸贯通、产业融合和集聚辐射。

主要串联城市:锦州、葫芦岛、绥中、盘锦、营口和秦皇岛港等南六港城市,赤峰、锡林郭勒、通辽、俄蒙等国家和地区。主要线路构成:丹锡高速公路(G16)、赤锦铁路(赤大白铁路连接线)、省道赤锦线(S220)为一纵;国道绥珠线(G306)、凌绥高速公路(规划)、省道凌兴线(S225)为二纵;赤喀高铁、朝凌高铁为三纵;国道庄林线(G305)、省道宝锦线(S209)等为四纵。

其中包括市内北向通道,敖喀线S222、小叶线S223等,主要串联敖汉旗、赤峰、喀左县城、喀左站、建平县城、叶柏站等节点;南向通道宝锦线S209、S218、朝锦线S219、赤锦线S220、朝葫线S221、宁孤线S224等,主要串联锦州港,葫芦岛港,朝阳县城、郊,北票市等节点。

3.五大物流产业园。

根据各自区位优势、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周边省 (自治区)市产业特点,打造具有特色性、互补性、错位性的五个县(市)五大物流产业园。

(1)北票市:利用港铁物流园自身优势,加强蒙辽互动,建立与内陆物流节点城市和南部港口城市有效对接,发展铁路货运、保税物流、多式联运,推动港口物流、冷链物流、货代服务一体化发展,打造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服务好朝阳临港产业以及腹地的外向型经济。

(2)凌源市:依托现有产业优势、质优储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菜花果畜特色农业产品、辽冀蒙三省交汇处区位交通优势,构建以“三大领域、五大业态”(三大领域: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五大业态:产业物流、多式联运、城乡共同配送、电商物流和供应链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重要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支撑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

(3)朝阳县:依托柳城经济开发区和锦赤白货运专线,建设工业物流园。依托区内大型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打造城市公共配送基地,利用衔接城郊的区位优势和土地储备的空间优势,承接京津冀及龙城区、双塔区物流业外迁项目。

(4)建平县:围绕新型建材、矿产品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有机农产品、畜牧业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形成特色物流基地。

(5)喀左县:围绕先进制造业、紫陶建材、印刷包装、信息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集群做好工业物流服务体系。以高端有机农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依托,打造“京津冀”与“沈阳中心城市群”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和远程城际配送中心。

按照产业布局和园区规划,加快推进与朝阳市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园、重点项目相配套的多功能物流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先导区、示范区,科技创新、经验推广、项目落地、企业生成的孵化区、集聚区,审批便捷、信息畅通、检测快速、休闲娱乐的服务区、保障区。

(二)多节点布局。

围绕总体物流布局和区县功能定位,推进沿交通线、沿纵横两大物流产业通道的多层次物流中心、物流终端和物流平台等节点统筹布局,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重大物流项目,推进建设全市物流园区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市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100个以上,投资10亿元以上物流项目20个以上。

专栏4-1:朝阳市“十四五”时期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

(1)朝阳市双塔区数字智能物流交易产业城。

位置及规模:凌凤街道小四家子村,计划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800亩。

主要功能:建设以特色农产品、医疗养生、冷链、城乡配送、对外贸易等为重点服务功能的智慧物流园区。一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35亩,主要建设生活配套区、商务办公中心、高端商务区、农特产品区、城乡配送区和车辆服务区。

(2)京东集团5G数字科技产业园。

位置及规模:龙城区文盛路、文渊路、和平街、中山大街区域内,计划总投资6.5亿元,占地面积150亩。

主要功能:新建10万平5G科技园,整合京东商城、跨境电商,为园区提供跨境电商入驻、电商咨询培训、数字营销等电商服务。

(3)龙城区亚琦国际物流商贸城。

位置及规模:位于七道泉西街与文明路交汇处,计划总投资50亿元,规划用地3000亩。

主要功能:建设集信息交易、商贸批发零售、金融服务、国际会展、仓储物流、总部经济、商贸综合体、电商孵化中心、特色商业风情园、酒店公寓、休闲娱乐、生活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型物流商贸创新园区。

(4)龙城区西商辽冀蒙农产品物流园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龙城区中兴街以南至规划路,文渊路以西至龙泉南街,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用地314亩。

主要功能:主要包括综合楼、电子商务、质量认证检测中心、各类粮油酒水交易区、特色产品交易区、干货及调味品交易区、农用物资交易区、冻品及新鲜果蔬肉蛋交易区、库房(保鲜库、冷库气调库)、中央厨房、净菜车间、集配中心等。

(5)朝阳县新县城综合物流园。

位置及规模:位于朝阳县新县城,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用地1200亩。

主要功能:建设内容包括物流作业区、商务区及生活区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预计2022年开工建设,2024年建成使用。

(6)朝阳县柳城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园。

位置及规模:位于柳城经济开发区,计划总投资40亿元,规划用地900亩。

主要功能:建设内容包括物流作业区、商务区及生活区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预计2021年启动项目建设,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7)朝阳县柳城经济开发区临港仓储保税区。

位置及规模:位于柳城经济开发区,计划总投资5亿元,规划用地750亩。

主要功能:建设内容包括保税仓储作业区、保税加工区、仓储辅助作业区及行政生活区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预计2024年启动项目建设,“十四五”期末建成并投入使用。

(8)北票港铁物流公铁联运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北票主城区西南,计划总投资60亿,规划用地9628亩。

主要功能: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粮食筒仓、集装箱堆场、散货仓库、加工厂房、装卸场地及露天堆场、大型停车场及汽修厂房、产品展示交易厅、综合办公楼等物流基础设施、园区内通道、

 

通讯、配电、给排水、供暖、绿地等配套设施。目前已完成立项、可研和规划编制工作,计划于2020年开工建设,2022年投入使用。

(9)北票市台吉新城仓储物流中心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台吉新城,计划总投资20亿,规划用地100亩。

主要功能:以各种货物的运输、配送、周转为主。主要建设商务信息服务中心、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存储配送中心、停车场、生活配套服务中心等。

(10)凌源经济开发区铁路专用线新建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凌源市经济开发区,计划总投资9.9亿元。

主要功能:专用线长度4.4km,新建焦化厂站设置股道13条,其中采用翻车机煤炭卸车线5条,其中2条重车线,2条空车线,1条机车走行线,新建焦炭装车线2条,新设机车整备库一座,机车整备线2条,设行车指挥站台1座,煤炭集装箱平货位1处,货物站台1座,货物站台上设货物仓库2座。项目建成后实现年吞吐量3200万吨。

(11)凌源市中国建材智慧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三家子乡,预计总投资30亿元,规划用地1079亩。

主要功能:新建铁路专用线6.3km,设到发线4条,有效长度满足550m,牵出线1条,有效长度550m,边修线1条,有效长度120m,机待线5条,有效长度45m,货物线8条,有效装卸长度450m,煤炭集装箱平货位2处,冶金白灰集装箱平货位2处,货物站台4座,货物站台上均设货物仓库1座。货物存储库,智能装卸场及设备等,建设年货物吞吐量达3000万吨的现代物流产业园。

(12)凌源市辽冀蒙数字商贸物流园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凌源市区东部长深高速出口处,预计投资20亿元,规划用地815亩。

主要功能:“辽冀蒙数字商贸物流园”建设将以数字化、品牌化、平台化、融合化和辐射性为根本目标,以专业化运营服务为保障的区域性商贸物流创新示范区。项目规划建有智慧物流仓储共配中心,凌源及周边特色商品线下购物、展示中心,净菜加工中心,农产品(花卉)初加工产业基地,凌源冻品集散基地,凌源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品牌和电商(含跨境电商)公共服务

 

中心,凌源产教融合人才培训基地,凌源返乡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及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设施等。

(13)建平县众信国际物流港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建平县三家乡,预计总投资11亿元,规划用地1300亩。

主要功能:农产品物流产业园将致力于农牧业商贸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现有产业资源是物流园基地+原生态农牧业户产业群模式,全力推进农村牧区的原生态农牧业现代物流产业园、以农产品、农机、农资为主体。同时,打造电商、网商、网红经济为特色的物流综合基地。为方圆数百里农产品及园区仓储+云仓的农产品提供商贸一体化物流平台。二期工程正在筹办中,预计投资6亿元。主要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农业科技,现代农业观光、物流保障为主,同时建立小杂粮加工包装、原产地各业态分拣包装、果蔬、肉类初加工和精加工形成产业化品牌化、结合南货北调、北货南调形成辐射南北500公里、东西200公里的一站式物流产业区。

(14)喀左辽冀蒙区域性物流分中心(喀左分中心)。

位置及规模:位于喀左县经济开发区,预计总投资53.76亿元,规划用地3000亩。

主要功能:主要包括18个子项目,其中集装箱物流园55万平方米;以县城为中心,产业发展为基础,依托绿港现代农业品物流中心、大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万佳物流农资配送中心等及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公平服务平台。

(15)喀左县公营子铁路物流园建设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喀左县经济开发区,预计总投资28亿元,规划用地2000亩。

主要功能:提升开发区产业集聚和三产服务业水平,筹划高标准建设集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住宿餐饮、现代金融、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与新建公营子火车站融为一体,提升开发区综合服务能力。

(16)喀左利州园区圣隆农产品物流合资合作项目。

位置及规模:位于喀左县利州街道,预计总投资12亿元,规划用地100亩。

主要功能:主要建设农产品储存库、保鲜仓储库、物流转运区、农产品交易区等;购置冷藏保鲜运输车辆及配套设施。

(三)全辐射布局。

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立足全国通道和规划节点的空间布局,充分借助天网物联的新业态驱动和按需智联的新模式驱动,论证并推进朝阳市数智物流生态网建设以及总部经济建设。即用数字驱动来做好全辐射布局,不断加强京津冀和东三省的横向辐射,拓展南六港和蒙俄欧等的纵向辐射,深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上下辐射,实现以全球客户增质增量为中心的跨境、跨省、跨区域现代物流的立体辐射和高度融合。

1.市域内辐射。

充实和延伸“一中心、数园区、多节点”的市内布局,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社区、乡村、企业等物流终端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围绕物流产业生态网建设补链延链强链,重点发展朝阳市各乡镇(街道)农贸集市、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和社区(村庄)物流站、快递公司分拣点,以及线上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智能物流体系。

2.市域外辐射。

市内物流公司、服务网点的市外辐射,围绕物流总部经济、物流整体链条、智能物流体系等建设需要,在大胆引进来同时,战略性走出去,以辽冀蒙区域为核心,在京津冀、东北地区甚至蒙俄欧逐步按需布点。物流沿线国家、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的物流城市、物流中心、物流站点、物流公司和快递分拣点等,依托总部物流智能调度中心,逐步做好更大空间的全域物流服务。

三、主要任务

围绕广度推进“125多节点全辐射”物流总体布局,深度探索降本增效、高度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三大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网、协同机制、物流信息化、运输方式、物流标准化、专业物流、跨区融合等九项任务。

(一)构建大物流基础设施网。

按照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功能定位,合理规划综合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节点布局,推进大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提升市内物流基础设施,搭构便捷高效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深度融入国家骨干物流服务网络,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大物流体系综合能力。积极发展铁路运输物流,推进开发区“最后一公里”铁路终端建设和全域“港铁公一体化”,实现公路、铁路货运站与港口码头之间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推进一批干线铁路通道建设,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打通疏港、进企、入园公路和铁路“最后一公里”,大力提高铁路运输比例。优化航空货运网络布局,加快国内省内航空货运转运中心、连接蒙俄朝韩等国际重要航空货运中心的大型货运枢纽建设。围绕“125”的物流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批专业功能突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推进港站枢纽、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和规范化发展,引进和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加强园区作业各环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推进铁路货场外联高等级公路、综合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以及与高等级公路间的连接线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朝阳市物流园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设施,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把朝阳市建设成辽蒙欧海铁联运重要节点城市。

(二)统建物流协同运作机制。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扶持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整合朝阳市物流企业资源,推动物流资源优势互补和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化全市物流政策,建立好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实施物流信息互联和配送车辆互认机制,建设通用的托盘和周转箱共用体系,为推动辽冀蒙、海内外物流一体化进程做好基础。围绕服务农产品、工业品、大宗商品等物流需求,根据不同需求,分别发展骨干企业“链主型”供应链、信息技术“平台型”供应链、专业分工“互补型”供应链、跨域协作“区块型”供应链、存货控制“共享型”供应链,组建多家满足行业管理与综合服务需求的物流企业联盟,提高朝阳市在辽冀蒙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和引领地位,推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消除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

(三)推进物流信息化智能化。

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高标准要求,规划开发新一代、区域性的智能物流服务网络系统,利用“卫星+5G”、“物联+大数据”、“云脑+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和C2M、C2B等新业态,构建新一代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实现货物从揽收、仓储、运输、直到配送的“门到门”和“端到端”的全域信息智能管理,促进运输、仓储、配送、多式联运等物流环节技术升级和效率升级。推进构建全市共建共享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全市、各县(市)区物流政务信息协调机制,实现全市物流服务和行业信息一体化、智能化。加强区域物流企业联盟建设,统筹打通区域各层面的物流信息链、资金链和创新链,形成“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区域物流节点网络,打造功能完备、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多层次物流网络体系,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推进全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开发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交通运输等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实现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无缝对接,实现区域物流平台信息共享,数据和供求信息等互联互通。“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全市电商交易额突破2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四上企业电商普及率达100%。

(四)提升现代运输组织方式。

创新多式联运物流软硬件建设。着实加快构建联通公路联运、铁路站场、机场、附近港口等的多式联运服务网络。鼓励市县主要物流园区和服务平台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尽快淘汰栏板式货车,鼓励发展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优先扶持铁路特种、专用货车以及高铁快件等运输技术装备,引进和开发物流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技术,加大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深度合作,支持联运企业之间的业务和资源分享与合作,提升物流联运、转运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扶持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企业,鼓励铁水联运、陆空联运、公铁港联运等组合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广泛使用集装箱甩挂、网络化甩挂、多式联运甩挂等先进物流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降低物流成本。

(五)推进物流标准化品牌化。

鼓励朝阳市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和实施通用基础类、公共类、服务类及专业类物流标准。完善食品、冷链、多式联运、托盘、城市配送等标准体系,实施货运车辆、托盘、冷链物流、国际物流等标准化工程,推动物流、制造、商贸流通及专业托盘服务企业,共同打造标准托盘社会公共运营服务体系,实现多式联运货物交接、合同运单、保险理赔、作业流程等标准对接。鼓励创建A级物流企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星级仓储认证等,加大物流行业与龙头企业的品牌化建设,强化品牌管理和企业形象塑造,实现物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统筹辽冀蒙区域性物流资源,整合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仓储体系和物流网络建设,重点培育北票庄头营、凌源八里堡、建平朱碌科、喀左利州农产品、朝阳果菜批发等规模性市场和其他大型农产品物流平台,打造京津冀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朝阳市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

(六)提升专项领域物流水平。

立足朝阳市经济社会需求,强化政策引导,尽快形成国际物流、港口物流、城市配送(快递)、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农村物流、制造业物流等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政府引领成立特色专项物流园区,以专项物流带动地区产业升级,例如:中医药交易中心及中医药医疗器械流通配送园区,带动中医药资源集聚及当地种植养殖业发展。延伸和联通陆港、空港、沿海港口等,优化强化日韩、俄罗斯等国际海洋物流,提升跨境跨区通道对接、信息互联、业务互信水平。规范城市配送(快递),出台行业自律政策,鼓励发展同城快递配送,论证评估和聚集发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完善城市乡村配送体系。强化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物流,严格危险品和违禁品物流管理,强化源头监督,严格危险品和违禁品运输准入,加强危险品运输作业过程监督管理。提升农业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的集约经营能力,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协同发展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0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消费载体进一步完善,供给水平全面提升。

(七)融创跨区域物流高效发展。

落实国家战略和物流产业布局,适应居民消费和产业升级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区域合作和东北振兴等物流支撑能力,尽快构筑“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北方义乌”商业发展格局,全面服务京津冀与东三省、东北亚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两大经济带。立足我省沿海各港口的集散运作用,实现以朝阳市为轴心的制造业和粮食、食品等资源型商品物流多维辐射和聚集发展。融创区域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平台,构建物流业务层、组织层、服务层的统一新业态,引领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产业体系建设,打通不同地域、企业组织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一体化调度调配物流资源,让持货方、物流企业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及资源利用率。“十四五”期间,争创国家级外贸基地项目,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

(八)做好物流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开发和使用环保、节能设施设备,购买低能耗、低排放的物流车辆和仓储设备等,优化物流作业流程,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物流绿色可持续发展。优化能源资源结构,提高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逐步降低物流产业链的碳排放,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物流工具,鼓励清洁能源车辆应用。建设绿色生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企业,推广绿色循环低碳物流设备,建设公路、港口等货运节能减排能耗监测、统计与评价系统,加强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业务能力建设,提高绿色物流总体水平。

(九)加大双招双引力度。

围绕经开区、农产品加工区、商贸聚集区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招商引资的人力和资源投入,优化细化招商引资策略,引进京津冀物流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集群,引进和聚集全国200强、全球500强物流企业和5A级物流企业,引进基地型、龙头型、集群式的大项目、大平台。计划5年内招引150个项目,完成老企业合资合作200家,培育大企业50家,打造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领军企业10个。引导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扶持物流企业和项目。制定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骨干企业联合建立物流培训和试验基地,多渠道培养复合型物流高端人才。适时组建辽冀蒙朝阳商会,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促进以商招商和行业自律。

四、重点工作

着力推进并做好物流通道、节点服务、区域枢纽、示范试点、智慧物流、多式联运、电商快递和危化应急等9方面重点工作。

(一)推进开放型物流通道建设。

围绕“辽冀蒙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等重点目标,按照“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开发要求,深度对接京津冀、东北地区、中蒙俄欧等国家、地区物流体系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促进多式联运和高效中转,提升朝阳市物流运输的综合能力。

1.畅通陆路物流通道。规划布局“京津冀和东北地区横向商贸物流经济带”的物流枢纽城市大通道,畅通对接京沈高铁、喀赤高铁、朝凌高铁、秦沈高铁、长深高速公路(G25)、国道京沈线(G101)、省道北杨线(S322)等通道,建设和升级改造宝锦线、朝锦线、赤锦线、朝葫线、敖喀线、小叶线、宁孤线、凌兴线、辽小线、老宽线、北杨线、绥三线等。

2.发展陆海联运大通道。推动开发南六港扇形交通线和经济圈,拓展大宗大件商品水路港口铁路运输业务。推动北票港铁物流园和锦赤铁路朝阳北煤炭物流基地与锦州港和葫芦岛港的铁路联通;通过公路网络建设,实现朝阳市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与南六港的陆港物流对接,通过南六港将货物运往全国各地,进而融入黄河三角洲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中蒙俄朝纵向商贸物流经济带”的北部物流发展。

3.构筑空中运输走廊。提速开发与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深圳等大型航空枢纽之间“空中快线”,开通呼和浩特、锡林郭勒航线,打造国家级纵横物流通道的空中航运走廊,成为链接东北、华北、东部沿海地区,辐射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构建物流节点服务体系。

按照朝阳市“十四五”规划布局,推动“多规合一”,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谋划朝阳市物流空间布局,贯通北票港铁物流园与锦赤铁路朝阳北煤炭物流基地、喀左集装箱物流园区、朝阳交投集团综合物流基地的物流通道,合理规划双塔智慧物流中心、朝阳亚琦国际物流商贸城等物流节点与北京市、石家庄市,以及锦州、大连、秦皇岛和周边其他城市的物流网络,完善与外部连通的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网、港口,实现各物流园区之间的无缝衔接。

1.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和物流园区。遵循大循环、双循环战略,立足区域消费市场,以双塔、龙城、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设“全市消费中心”。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和区位布局,依托交通枢纽、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货运枢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打造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其中:高端农产品物流功能区以喀左县、建平县为依托,重点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农业、冷链物流等。大宗物资物流功能区以凌源市、北票市、朝阳县为依托,重点发展煤、非金属矿产资源、铁矿等大宗物资的集散中转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消费中心物流功能区以龙城区、双塔区、喀左县高铁站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中心、远程城际配送等。

2.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培育一批示范集聚区和重点基地,打造朝阳国际物流商贸城、京东集团5G数字科技产业园、北票港铁物流园、喀左公营子铁路物流园、凌源致远物流、凌源市辽冀蒙数字商贸物流园项目、建平众信国际商贸物流港、西商辽冀蒙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双塔智慧物流中心、朝阳县新县城综合物流园、朝阳县柳城临港仓储保税区、柳城开发区综合物流园等投资10亿以上的重点物流项目,以及人民康泰仓储物流中心、佳惠连锁超市配送中心、建平韵达仓储物流中心、喀左中石油仓储物流园、万佳物流农资配送中心、智能化运营仓储分拣中心、空港商旅物流园等投资亿级重点物流园区;

创建一批品牌物流企业,鼓励和创建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和国家A级物流企业,扶持和重点打造省级重点物流企业、国家A级物流企业;

扶持一批创新型物流企业,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应用,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着力打造省级物流技术中心;

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招商引资和聚集发展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或者设立分拨基地;

转型一批传统物流企业,分年度实施传统企业转型计划,鼓励有一定规模的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企业通过扩大经营、延伸服务、并购重组等、与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建设现代物流企业。鼓励服务外包,鼓励制造和商贸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服务,释放物流需求。

3.鼓励物流与商贸融合创新。将龙城等县(市)区确定为重点物流产业园区,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物资采购与流通基地,开展特色商品(如农产品、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等)境内展示交易,鼓励物流企业提供贸易、运输、展示、仓储、金融、出口加工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设区域性进口商品分拨中心,依托物流通道建设,建设海外生产资料采购中心,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探索创办“东北亚国际物流展会”,力争成为永久会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会展新高地。

4.推进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创新集装箱、大宗货物、农产品、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等专业货种的物流服务形式,开展汽车及装备制造的再制造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开展健康食品、现代农业的全程温控物流,建立全程溯源体系。构建环保建材的多式联运与国际物流体系,构建绿色化工物流体系。依托锦赤铁路朝阳北煤炭物流基地项目、凌源南部魏塔铁路新材料物流带、建平众信国际物流港农产品综合产业园、北票港铁物流公铁联运项目、喀左集装箱物流园等,以资本合作、项目合作、战略合作为纽带,推动物流业融入相关产业并向其上下游延伸,发展服务于主导产业的采购、销售、物流、融资、进出口代理、信息等供应链管理平台。

5.创新快递物流多元化服务。鼓励零担物流企业向快递快运融合发展,利用机场、高铁开展运输邮(快)件。鼓励快递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无人机等智能装备,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实施数据信息集成管理,实现快件自动分拨和快速转运。鼓励快递物流企业利用公共站点、社区服务中心、小区便利店等开展快递业务和服务,加大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建设,打造“区域快件处理中心—市内快递站—末端快递服务点”的三级市域快递物流节点网络。

6.完善物流金融体系。聚集物流金融企业和平台,创新物流金融模式,优化物流金融服务,拓展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为物流企业和项目提供包括应收款、应收票据保理、动产质押信贷业务,创新仓单质押、仓储保兑、开证监管等各个类型的物流金融服务,提高物流行业的发展动能和资本扶持能力。

7.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培育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贸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检测检验等增值服务,加强与关键代理类业务、外围支持类业务等高增值业务的融合,实现物流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和融合,提高物流产业和项目的盈利能力。

(三)打造特色鲜明的枢纽经济。

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带动区域农业、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优化升级,重点推进传统商贸向平台化、网络化转型,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区要素禀赋相适应的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形成各种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形成国家物流枢纽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地区发展的综合优势和规模效应。

1.建设辽冀蒙陆路枢纽。充分利用朝阳市位处辽冀蒙三省交界地理优势,依托高速公路、铁路,挖掘与北京、沈阳、承德、赤峰等周边城市群潜力,成为东北农产品和重工业产品出省和轻工业产品进东北的枢纽城市,积极推进和参与“东北亚”之“纵横”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2.打造集装箱铁路枢纽。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平台,重点打造赤峰、锦州、葫芦岛等对外联系通道城市,加快推进北京、哈尔滨、锡林郭勒、呼和浩特合作建设,打通以朝阳市为枢纽的东北亚经济新通道,实现朝阳至蒙俄班列开通。围绕交投物流基地、港铁物流公铁联运、锦赤铁路煤炭物流基地、朝阳集装箱物流园区、凌源南部魏塔铁路新材料物流带、喀左集装箱物流园等具备条件的铁路货运站,开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

3.构筑全国性客货航空枢纽。发挥朝阳市人文和旅游资源,强化与经济腹地城市合作,通过“旅游航班”提升朝阳市航空枢纽货运、客运等协同、无缝对接及市场竞争力。加大国内省会城市航线航班频次,提升客货航线密度、班次频率,打造联通东北亚、中蒙俄、联通全国各地的空中货运、客运等航运走廊。

(四)扶持龙头示范物流企业。

1.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培育形成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枢纽运营企业。引导朝阳交投集团、国电电力、凌源钢铁等大型企业集团,整合社会资源,实施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重组和并购,在国际物流、干线运输、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等领域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本土邮政、快递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亚琦、致远等物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本土骨干物流企业,扶持设立货物转运中心。

2.深化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支持企业采用服务外包、战略联盟、物流托管、合资合作等联动模式,打造“物流业+”联动发展新格局。推进冷链物流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商超合作,实现设施设备标准衔接、信息系统、服务对接等。以危化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强化危化品生产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间合作。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企业合作,提升快递企业对电子商务发展支撑作用。引导港口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强化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3.提升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推动物流企业“走出去”,扩展国内外业务网络,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做强做大。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物流企业,引进有国际物流运营能力和供应链集成控制能力的专业物流企业,有全国乃至国际运营网络的平台企业,全面提升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念,带动物流业向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发展物流企业联盟。支持企业创新联盟、联合方式,强化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整合,减少同类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强引导“网络平台、大型车队、门店加盟、企业联盟”等合作,通过资本注入、技术共享、服务统一以及标准对接等手段,打造全新产业形态。加强中小企业联盟有关制度、运营模式研究,开展中小企业联盟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规范货运中介发展,充分发挥货运中介在衔接货主和物流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提供智慧高效物流服务。

1.建设智慧物流服务平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等模式,加快实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全过程应用,建成国内知名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物流公共基础服务,实现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全网协同,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与高效互动。整合现有的物流园区与仓储资源,科学规划标准化、智能化的仓库建设,配套库存可视、状态可视、信息跟踪等仓储可视化应用技术,实现仓储智慧化应用,打造城市仓储和配送物流网络。探索发展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资源高度共享为特征的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

2.完善智慧运输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运输能力调度服务平台,整合中小物流企业运力,集聚产业与企业货源需求,支持平台企业从简单的车货信息匹配向货运交易发展,实现货源与运力的在线交易,为客户提供服务可选、时间可测、成本可控、过程可视的无车承运服务。

3.构建物流诚信评价体系。建立物流企业诚信标准体系,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促进上下游企业诚信自律,形成诚信经营的氛围。提升和掌握企业信用信息,确保理性消费。完善事中事后诚信监管,建立代收货款跑路、非法占地、恶意逃单、环境污染等“黑名单”制度,打造守信合规的物流行业诚信环境。

(六)发展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1.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农村公路物流通道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锦赤铁路朝阳北煤炭物流基地项目、北票港铁物流园和朝阳集装箱物流园、喀左集装箱物流园、凌源南部魏塔铁路新材料物流带建设。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依托主要“内陆港”和“出海港”,鼓励甩挂运输与多式联运衔接,推动建立稳定的“南六港扇形经济圈”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服务网络,实现立体化综合物流通道,逐步形成“衔接顺畅、服务优质、支撑有力、管理规范”的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体系,实现物流枢纽布局网络化、综合运输服务智能化、物流组织模式多样化。

2.多式联运物流模式实施。争取设立港铁物流园区多式联运保税区,扩大朝阳市至北京、锦州、锡林浩特等国内铁路通道优势,尽快开通中亚班列。加快航空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包括飞行区扩建、航空货运枢纽等,开通至北京、上海、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国内货运航班,加强与沿海锦州港、葫芦岛港的对接,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大通关体系建设,实现与辽宁省通关一体化建设的通关信息平台共享交互。

3.多式联运经营人培育。引进有国际国内物流网络资源的企业进入,吸收先进经验,带动朝阳多式联运发展。培育多式联运经营组织和平台,鼓励企业开展多式联运经营活动。鼓励通过整合各分段运输资源,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利益合作机制,通过不同运输方式的协助,构建多式联运完整服务体系,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建立中小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多式联运经营集约化、管理组织化发展。

(七)发展电商和快递业务。

1.建设电商交易与物流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电商物流大数据中心,推动建立深度感知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便捷的末端配送网络系统、科学有序的物流分拨调配系统,拓展撮合、交易、融资、保险、支付、诚信、全程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功能,形成聚集国内国际物流资源的电商物流平台。利用 AI、5G、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乡村智能物流网,加大乡镇物流枢纽为核心物流节点建设,整合各方资源,连接农户、经纪人和其他乡村资源共建电商、直播等多种形态的生态电商,实现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的平台集成化与智能化运营。同时借助生态电商的组织资源创建村庄服务站,开展标准化的包装、检验和分拣等,加强农村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提能增效落实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并利用市县级物流体系,进一步做好标准化分拣和复检,引领辽冀蒙区域性农产品融合发展,系统实现跨省市的社区、实体店配送。支持在中心商业区、办公区、高校、社区、医院等建设末端配送网点,推行网订店取、店内寄件。加强末端配送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推广应用公用型智能快件箱,支持企业开发应用智能物流车、分拣机器人等物流装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   

2.推动电商物流与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企业,依托电商物流网络开展综合集成制造和分销配送,引导电子信息、通信、精密仪器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通过物流外包优化生产流程,鼓励电子、家居、工艺品等终端消费品制造企业,实施网络直销等模式,依托电商物流网络提供试用、退换货、产品功能展示等特色服务。推进北票电商园直播基地、火柴传媒直播基地、建平三家众信直播基地、喀左电商园直播基地、凌源电商园直播基地5个晋升省级。   

3.建设园区电商物流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导引车辆、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装卸系统等先进物流装备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全面提高运营水平。支持在中心城区周边、快速通道接口等地建设综合性物流分拨中心,加强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衔接。

4.构筑城乡配送网络体系。以“城市配送”物流功能区为载体,完善双塔、龙城等区域的配送中心建设,加强运输干线、支线衔接和合作。优化由综合物流园区、大型分拨配送中心、社区末端配送节点组成的三级城市配送体系。构建乡村特色产品物流信息综合平台,提供远程供需匹配、临近车货匹配、系统信息管理等功能,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打造“无车承运人+农村物流”模式,引进农村卫星智慧交通物流信息系统,融合订单管理、运输管理、车货交易、计费管理、路径优化、数据交互管理、大数据看板等功能,对社会闲散车辆、快递、物流、产品及电商等业务进行信息汇集和资源整合;推进朝阳交投集团综合物流基地和柳城经济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建设,引导邮政、供销社、快递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组建城市共同配送企业,通过购入专业货运车辆和整合现有车辆资源,科学规划共同配送线路,定时、定班、定点开展共同配送“班车”服务。完善城乡配送服务,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夜间配送等配送模式,积极发展同城配、落地配、入宅配,解决“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配送问题。

5.规范城乡配送。推动城市配送车辆向标准化、清洁化、专业化发展,规范城市配送厢式车辆的选型技术标准、外形尺寸、外观涂装、车辆标识,支持城乡配送企业加强物流系统中周转箱、托盘、带板运输技术开发和技术标准应用推广。鼓励末端配送使用电力等新能源及绿色环保能源驱动的物流运输工具,构建绿色配送车辆体系,有效降低城市配送运输成本和配送车辆能耗水平。

6.规范快递物流园建设。谋划区域性快递物流园区,支持大型快递企业在朝阳机场建设专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支持利用包机、包舱运递快件的快递企业在朝阳机场建设共同航空快件分拨中心,实现航空与陆运方式灵活转换、无缝衔接,形成快件“绿色通道”。鼓励在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等地建设快件绿色通道和快件装卸、接驳、仓储功能区配套服务,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等快件运输紧密衔接,构建联通国内外的高效快递物流网络,建设农村客运货运的仓储场地、小型分拨处理设施,完善农村邮政快递基础网络。

7.城市快递终端配送服务。引导快递企业与连锁商业机构、便民商业服务网点、社区服务机构及第三方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投递服务合作,共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写字楼、校园等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设置末端综合服务站或智能快递柜,鼓励企业使用智能快递柜、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等开展城市末端配送。2025年,市一级完成全市50%以上大型小区配备智能快递柜。

8.健全农村快递物流体系。加大模式创新,加快进城下乡。推动驻村设点模式,推广5种合作即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与其他类型的商家、社区服务组织等进行的合作。鼓励快递企业总部加强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和成本投入,实现城乡快递更加均衡发展。发挥快递服务电商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农村快递与电商协同发展。有效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快递渠道,结合乡镇集贸市场,规划布局一批统一规范的快递综合服务站,搭载电子商务、农资销售、农技推广、农产品储存包装等惠农业务。推动快递物流企业开展生鲜农产品寄递业务,鼓励快递物流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打通生鲜农产品外销“最初100米”;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库,提供专业化包装、仓储、运输服务。

(八)加快冷链物流发展。

1.加快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根据冷链物流行业特点,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力度。在市级层面建设1个骨干物流园即朝阳西商冷链物流园,在县级层面建设5个区域物流园即北票庄头营物流园、凌源农产品数字物流产业园、朝阳县柳城物流园、建平众信物流园、喀左绿港物流园。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对接,加快把朝阳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争取建成辐射京津冀地区的大型农产品配送基地;主要在朝阳县建设智慧物流中心、标准化仓储物流分拣中心、地区专线分拨中心、城市配送中心以及低温仓库及保鲜库等。

2.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在县级以上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建设粮食、果蔬、畜产品类等节能型通风贮藏库、节能型机械冷库及节能型气调贮藏库。“十四五”期间,全市乡村、田间地头每年建200个、5年建1000个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3.开展农产品新鲜直供工程。支持发展“农批零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及“电商+冷链物流”等生鲜农产品零售模式,建设城市大型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打造以“生鲜直通车”为标识的生鲜配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和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到2025年,培育1—2家生鲜品直销配送示范企业。

4.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借助冷链物流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培育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跨境贸易。依托冷链相关功能口岸建设,鼓励开展蔬菜、食用菌、驴羊牛肉、水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跨境贸易,拓展出口市场,努力培育农产品跨境贸易龙头企业。

5.推动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以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方式,委托行业组织或第三方机构每年举办1—2次冷链物流业务培训。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合作建设冷链人才实训基地。依托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计划,探索建立冷链物流专家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6.冷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依托交通枢纽开展冷链多式联运试点示范,先行先试联运模式、运输装备和信息数据标准,探索标准化、一体化、一单制多式联运运输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推动骨干物流企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共建多式联运综合信息平台。扩大冷藏集装箱甩挂运输公铁联运规模,发展冷链“门到门”公铁联运。

7.冷链质量追溯和安全监管工程。加强冷链物流检测和监管设施建设,建立检测监管平台,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选择一批大型农产品、食品、药品生产和冷链物流企业,建立从生产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冷链各环节温控记录和产品品质的监督抽查。完善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对违法失信企业开展联合惩戒。

8.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朝阳丰富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优势,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现代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建成高效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一是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冷冻库、恒温恒湿库等不同种类冷库设施和冷链分拨配送中心的建设,满足不同种类货物对不同温度设施的需求。二是建设完善冷链物流交易平台,大力促进冷链物流网络建设,打造集交易、运输、流通加工、安全追溯、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全市果蔬、肉类、水产品等贸易市场、区域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联动,建成快捷高效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九)规范危化与应急物流。

1.加强危化品仓储运输监管。加强危化品企业规划布局,加强化工园区建设,鼓励危化品企业进驻化工园区,安全不达标的危化品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加强对危化品运输的监管:交警、交通运输、城管综合执法、安监、环保、消防等部门、单位,加强相互协作,共同制定和完善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救援机制,实行整体联动,形成管理合力。

2.完善危化品物流管控平台。利用无线射频、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依托物流信息数据库,重点推进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多平台、多终端的全方位操作管理系统,实现危化品物流全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

3.完善危化品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细化重大风险源安全管控责任分工,开展风险源辨识、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建立风险源数据库,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做好重大风险源报备工作。实时掌握重大风险源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现全过程控制。督促企业加强教育培训,健全岗位安全规章。

4.加强应急物流与预警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制定应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构建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立体化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立预警信息发布、交通管制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发布信息,保障应急物流运输渠道畅通。建立应急物流管理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社会资源依法征用机制。

5.搭建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立健全市级重要商品储备、县(市)区应急物资储备、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三级网络。按照常见突发事件辐射区域,分类别、分区域建立覆盖全市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搭建全市应急配送网络,实现统一、科学的运输与配送管理。提高病毒疫情等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水平,建立系统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系统。

6.实施快递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完善市县两级政府寄递渠道安全监管手段,建设市级行业安全及应急指挥平台、寄递安全敏感用户基础信息库和安全信息系统。鼓励快递物流企业统一信息交换和数据接口标准,信息系统与政府监管、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等平台系统对接,实现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互联互通。提高快递物流企业标准化水平,推动收寄、分拣、运输、投递各环节实施标准化改造,建设标准化分拨中心和营业场所。

五、保障措施

聚焦朝阳市物流业规划目标,保证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加强组织领导机制,完善物流产业政策扶持,改善物流业发展营商行环境,加大规划推广和考核激励。

(一)完善组织体系。

成立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其中全市物流中心要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成立物流产业招商局,专门负责现代物流业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和高质量发展重大事项落实,制定实施重大产业政策,做好物流项目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实行物流业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市发改、商务、财政、交通、工信、公安、交警、税务、住建、邮政、应急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与责任分工。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目标责任制,抓好本行政区域物流业规划与项目建设等工作。

(二)优化政策扶持。

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两新一重”国家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有关物流园区、城市配送、节能减排、甩挂运输、技术改造等政策与资金支持,落实对投资额、纳税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项目或企业的财税支持、土地供应、土地出让金减免和人才激励等政策,统筹运用产业引导基金和专项债等资金扶持政策,落实土地和价格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物流枢纽、物流信息化、多式联运、城市配送等重点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和税收政策,鼓励利用工业旧厂房和存量土地等开发物流基地或者物流服务。

(三)改善营商环境。

建立健全重大物流项目“绿色通道”、招商引资、行业监管、物流统计、信息发布等政策与措施,建立重大物流项目简易程序、容缺受理等工作流程,完善跟踪服务与绩效评价机制。推进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提高物流市场集中度和集约化运作水平,减少低水平无序竞争。支持物流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提升物流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金融支持方式,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促进物流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优化提升。

(四)加大推广考核。

强化对物流规划的宣传推广,加大物流产业和企业品牌建设,引导和提升党政干部、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积极性。将建设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考核内容,分解落实市县乡三级部门和行业的责任制,强化每月每季度重大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园区的考核与督查。按照“五个一批”督导考核办法,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奖惩力度,提高领导班子和各部门发展物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建成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国际内陆港”。

 

附件:“十四五”时期规划建设的物流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