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我市现代服务业为高质量发展“添翼”
发布日期:2022-03-04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


网上手指一点不但可淘宝、叫外卖,还能网上卖各种自产农副产品,建平县朱碌科镇还成了小米电商销量全国第一呢。走出家门看电影、吃各种特色小吃……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百姓感受到生活快捷和便利的同时,服务业也成了强力牵引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市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全市经济拉动作用日益增强。2019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5.23亿元,增长9.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7%。近两年来虽受疫情影响,服务业仍稳步恢复,各行业保持增长。

为做大做强服务业发展引擎,近年来我市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以双“1、4”方案为指引,以“六个显著提升”为目标,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畅通“双循环”为途径,完善服务保障,催生新动能,推动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朝阳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善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新动能的关键。享有区位、政策、产业优势的朝阳物流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交通基础日益完善。在交通网络上,我市现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全市公路总里程1.65万公里,排名全省第一;高速公路总里程386公里,排名全省第三。境内有2条高速公路、4条国道和12条省道。空中航线直联北京、天津、上海。水路运输上,距锦州港、葫芦岛港100公里,仅需1小时车程,是内蒙古和东北腹地距港口最近的城市之一。朝阳市已成为背靠辽蒙大地,辐射京津冀,联通环渤海的重要节点城市。

产业基础不断扩大。经过面向全中国,主攻京津冀开展招商引资,我市工业产业化进程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了钢铁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产业集群,形成了门类齐全、布局日臻完善的工业体系,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364家,产品产量约6500万吨。朝阳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农副产品品类齐全,蔬菜花卉、杂粮鲜果等产销两旺。我市是全国四大杂粮产区之一,杂粮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年产蔬菜185万吨,拥有黄瓜、青椒、番茄、茄子和角瓜等20多个年产量在5万吨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畜产品产量居辽宁省前列,产量85.8万吨。这些产业的快速发散和对物流的需求,对我市物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力量。

消费基础更加夯实。近几年来,我市经济总量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消费的需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跃升,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水平,开展“2021全民乐购约惠朝阳”“朝阳市消费促进月”等大型促销活动,组织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各类节假日促销活动,组织参加辽洽会、进博会等国内大型展会。

内联外通的物流体系正在建设。努力打造全产业链经济,在交通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双重支撑下,我市正在建设内联外通的物流体系。表现在向内覆盖城乡的销售网络逐渐形成;向外扩张的供应链体系快速建设。全市已建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00余个,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商品市场体系,市场网络格局较为完整,我市有4家单位评为辽宁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试点企业;有34家单位纳入现代化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行业覆盖蔬菜批发市场、屠宰厂、连锁超市、团体采购单位等多个类型;12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辽宁省的完善供应链建设补助资金,形成覆盖杂粮、蔬菜、水果、蛋类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供应链58条。这些流通网络能够较好地满足全市人民“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向外拓展,向左延伸到京津冀、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向右延伸到东三省,乃至俄罗斯,实现我市与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以及更多城市和经济带之间产业互联、物流贯通的经济辐射带。正在开工建设的朝阳西商农商城正在建立京津冀上行通道,将朝阳打造成东北区域农副产品重要的货源集散地;北票市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一边升级改造做大北票品牌,一边完善北票农产品物流配套,接长产业链条,正在打造东北最大的中俄果蔬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心。凌源致远物流园为凌钢千亿产业集群提供物流供应链等服务,联通大连、锦州、葫芦岛和天津等港口、赤峰等多个城市。龙城区医药企业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医药物流已覆盖赤峰、通辽、承德、秦皇岛等辽冀蒙多个地区。北票宏发、朝阳温氏集团正在朝阳建立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运输配送全产业链,配套建设专业的冷链设备,运输范围不断扩大。

围绕加快物流业发展,市委市政府立足高远,对全市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宏远的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商务局正在积极推进,从推进开放型物流通道建设、加快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力度、积极融入产业深度发展、不断提升物流业发展质量五个方面落实各项工作安排。

围绕“辽冀蒙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目标,目前,“1、5”物流发展格局已纳入朝阳市“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全市共规划建设13个物流园区功能分区。

全面落实“1、7”招商机制,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围绕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不断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搭建沟通合作平台。2021年7月召开2021中国朝阳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年会暨朝阳市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大会,组织50余家本地物流企业参会,通过中物联帮助本地企业对接外地知名物流企业40余家。现场组织涉及工业、农业、商贸业等领域的17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协议投资金额50亿元。我市与中物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物联在助力我市供应链升级发展、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提供资源对接服务、提升“朝阳”物流名片、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等方面提供服务。

电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积极引导培育电商产业,并得到了省商务厅的高度评价,电商工作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2018年全省革命老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现场会和全省贫困县及革命老区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分别在凌源市和喀左县召开;2019年全省电子商务工作会议我市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典型市发言,同年全省电商精准扶贫会在我市喀左县召开,我市作经验介绍;2020年全省电商精准扶贫战役助农增收启动会在我市隆重召开,“农村电商,助力小康”在朝阳大地已经叫响。

截至2021年底,我市共有电商活动单位6810家,其中县级运营中心6个,电商企业682家,乡村级服务站点2437个(实现村级电商服务全覆盖),个体及单体网店3685户。以农产品为主的电商企业及网点4633家,占全市总数的68%。三次产业的企业电商覆盖率约为65%、61%、81%,“四上企业”电商应用率达到95.1%。电商交易额101亿元,同比增长34.7%。全市农村电商实现了县级有电商产业园、乡镇有电商旗舰店、村级有电商服务站的运营体系全覆盖。智慧商务推动智慧物流快速发展,“1、5”模式打造的辽冀蒙区域物流中心稳步推进,近两年新建物流项目95个,覆盖市县乡的物流体系雏形基本形成。西商农产品物流、亚琦商贸物流正在建设中,致远第四方物流已实现税收7600万元,正式运营后可降低凌钢产业集群物流成本5个百分点以上。

喀左县、北票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朝阳县被评为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凌源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园区,龙城区龙韵网红直播基地、北票电子商务产业园直播基地、凌源电商直播基地获评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建平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基地获评省重点培育的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凌源市晟昱菜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辽宁省数字商务应用领军企业,幸福北票(辽宁奥伯网络科技传媒有限公司)被评为辽宁特色垂直细分领域电子商务平台。

2018年以来,累计培育农村电商人才27045人次,培育农村电商创业人员2685人,引育电商龙头企业177户。

引导培育地方品牌

优质产品正在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到目前,我市已有26个特色产品被评为“辽宁礼物”。市商务局开展了“绿色餐饮企业”“特色风味小吃”和“朝阳老字号”评选活动,富斯顿、南园酒店等12家企业获评“绿色餐饮企业”,小马烧烤、赵家豆腐脑等12家企业获评“特色风味小吃”。吊炉饼、羊汤、饹馇、碗砣、豆腐脑、煎饼等特色风味小吃,带着一丝丝烟火气,走进人们视野。

2020年11月14日,第二届“辽洽会”期间,省商务厅集中举行“辽宁品牌颁奖仪式”主题系列发布会,我市企业收获颇丰,紫砂、蜂蜜、小米、杂粮等30多个特色农产品纷纷上台授奖,站在全省的舞台,展示朝阳产品魅力。在展区内,朝阳的特色产品成为吸引人驻足最多的展位,省委书记张国清高度评价我市特色产品,为我市特色产品品牌发展指明了方向。

老字号在传承的同时开始走品牌之路。2018年10月,“冠山白酒”“塔城陈醋”被评为第二批“辽宁老字号”,2019年5月,“冠山白酒”“塔城陈醋”等12个品牌获评首批“朝阳老字号”,2020年11月,“南园酒店”“隆中御”“金鼎紫陶”被评为第三批“辽宁老字号”。这些“老字号”的产品承载着几代人的情结,是朝阳人童年的记忆、家乡的味道,也是朝阳商贸景观、文化名片,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市商务局组织开展了“绿色餐饮企业”“辽宁餐饮名店”“辽宁名厨”、辽宁名菜等系列评选活动,南园酒店、凌源原味楼、建平易火烤肉、喀左大成国际酒店荣获“辽宁省绿色餐厅”称号。

提升消费载体建设

改造提升特色步行街5条,我市“慕容街”荣获首批“辽宁省示范步行街”称号;培育“夜市、夜店、夜展、夜卖、夜游、夜宵”等夜经济载体33个;建设改造标准化便利店138个、连锁生鲜超市75个;朝阳商业城超市获评“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先进集体”及省级五星级连锁便利店企业,凌源华益超市、北票怡之家超市获评四星级连锁便利店。

推动完善农商互联项目建设,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专项补贴资金1822.3万元,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水平。

推动提升外经贸发展

深入开展《朝阳市稳外资稳外贸十大举措》,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外资外贸实现新发展。我市现有外贸企业328家,其中有实绩的外贸企业134家,经营农产品企业16家,工业产品企业118家,出口美国、德国、荷兰等144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积极应对外贸风险,顶住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因素影响,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2020年进出口总额增速2.2%,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进出口增速29.1%。通过“云洽谈”开拓墨西哥、英国等国际市场50个,增加进出口额近6000万元;积极培育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15个;制定外贸扶持政策,推动转口贸易变为自营出口,增加出口额4600多万元;积极参加广交会、“辽洽会”等国内外展会,对接“进博会”客商走进朝阳,新增外贸企业74家。我市现有外商投资企业50户,实际投资8.6亿美元。针对外资企业少、投资体量小、疫情期间“走不出去”等问题,采取外商内招、外资内引方式引进外商新资本、新技术、新模式,增加外资项目储备和增资。去年新设立外资企业5家,老企业增资1家,合同外资额1.27亿美元。储备了华润、中电国际等5个项目,合同外资额4.3亿美元,为今年进资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