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乡村振兴,结合“三年突破行动”,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战略之举,进一步加大力度增绿量,让山绿起来,让绿植活起来,让乡村美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造林绿化2.2万亩,完成新植林封山育林3.65万亩。
今年年初,建平县就召开了全县造林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安排,系统部署。随后林草系统以及各乡镇场街结合实际,迅速准备落实,各造林单位纷纷按照时间节点积极落实造林地块,进行科学作业设计,抢抓4月中旬到6月上旬这一造林黄金时期,集中力量,重点推进。
造林过程中,建平县统一规划,严格施工,做到按地块规划、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并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良树种,聘用有资质的造林专业队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确保造林工程达标。
为保证造林成活率,建平县科学选用苗木,本着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重点栽植油松、侧柏、杨树、山杏、柠条、沙棘等树种,以形成乔灌混交、针阔、针灌混交的造林模式。造林用苗全部采用Ⅰ级苗木,并具备“三证一签”。同时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管护等各道关口,实行“四大”栽植标准,即大坑、大营养杯、大苗、大水栽植。针对建平县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采用营养杯苗木造林,充分运用人工浇水、生根粉、保水剂、覆膜造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抗旱节水技术,确保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林草部门还对造林工作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招投标制(苗木购置和施工作业打捆招标)、合同制、工程监理制、设计检查验收制(由林草局负责)、资金拨付审核制(由财政局负责)等一系列制度。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对造林工程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据悉,今年建平县营造林任务14.28万亩,其中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项目7.23万亩,中央财政补贴项目2.05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其中新植林封育5万亩),项目共涉及27个乡镇、四个国有林场。“目前,县林草局已抽调业务骨干组成6个督导组,由班子成员带队,下沉到相关乡镇场分片、分块对各地造林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推动春季造林快速有效开展,力争在6月初完成所有人工造林任务。”建平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