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外媒聚朝
朝阳市新时代双拥工作再谱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3-11-08

朝阳市将双拥理念和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图为建平县小平房村的拥军路。

朝阳市退役军人(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现场。

“尊戎”军创孵化基地,带动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军民协作区蘑菇大棚。

正在筹建中的朝阳市光荣院效果图。

朝阳市军休干部赴丹东大梨树学习“干”字精神。

朝阳,是革命先驱陈镜湖和抗联名将赵尚志的家乡,连续三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无论是峥嵘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深厚的崇军、爱军、拥军情怀在这片热土上赓续传承。冒酷暑万里拥军赴边疆、踏飞雪服务备战建基地、浓厚“尊戎”氛围铸品牌,朝阳市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政治任务,不断开创军民团结新局面,唱响了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新歌。

“尊戎”项目

构建双拥矩阵

朝阳市委、市政府把倾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应有职责、分内之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部队项目优先规划、优先建设,一大批拥军崇军项目陆续完成,铸造了朝阳“尊戎”的亮丽拥军名片。

擦亮基层服务名片,打造“尊戎”标杆站。每年投入1100余万元资金用于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高标准打造“尊戎”标杆服务站45个、“尊戎”红色服务站10个、“尊戎”军创企业服务站10个,不断建强基层双拥服务阵地。

擦亮创业服务名片,打造“尊戎”军创站。充分调动全市1.6万名退役军人企业家,助力朝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以退役军人龙头企业为依托,分区域、分产业打造“尊戎”军创站。目前已建成阔大、飞马、怀志米业、庙子沟滑雪、天铭化工和天亿机械6家“尊戎”军创站,通过军创企业之间抱团取暖、互帮互助实现正向发力效果,充分释放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让退役军人长期稳定就业,助力朝阳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依托阔大军创建立的“尊戎”阔大军创孵化基地,成功带动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目前已孵化企业37家,带动830余名退役军人和军属就业。

擦亮军休服务名片,打造“尊戎”军休大学。以满足军休干部需求为中心,以培养“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三有”军休干部为目标,建设以“尊戎”为品牌的朝阳市军休老年大学,围绕军休干部“教、学、康、乐、为”需求,开设思政、声乐、书法、美术、康养等课程,着力为军休干部打造思想教育的新高地、精神文化的新园地、作用发挥的新平台。

与此同时,朝阳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民兵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并纳入市政府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抢干100天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在满足训练备勤需要的同时,兼顾国防建设长远发展。持续对军用饮食供应站进行升级改造,采取自身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今年正值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陈镜湖烈士纪念广场、朝阳市光荣院和朝阳市军人公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紧锣密鼓加快推进,吹响了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夯实举措

凝聚双拥力量

“虽然我目前身处边关,但是我仍然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温暖。”朝阳籍边海防一线军人见到家乡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后,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朝阳市深入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朝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领导随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长途跋涉来到新疆、西藏慰问边海防一线官兵,返回朝阳后,他们又立即对边海防一线官兵的家属进行了走访慰问。

聚焦“三前”暖人心。

朝阳市着眼于“前线”“前沿”“前哨”,时刻把官兵冷暖挂在心上,像这样的暖心事有很多。在一次双拥座谈会上,了解到驻朝某部队空调因使用多年,制冷效果下降。恰逢连日罕见的高温,对部队日常训练和生活造成了影响。双拥办迅速行动,紧急采购一批空调送至部队,在炎炎夏日为基层一线官兵送去清凉。

解决“三后”出实招。

朝阳市坚持把对现役军人的关切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回应官兵期盼,切实解除军人军属的后顾之忧。

畅通拓宽“后路”。计划安置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公务员岗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核算、医疗保障、住房及取暖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和中省直企业,安置率达到100%。

巩固帮扶“后院”。严格落实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安置政策,及时足额为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助,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56场次,先后为126名随军家属提供公益性岗位。

关心关爱“后代”。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均实现就近就便择校,对艰苦边远地区、特殊贡献官兵子女重点倾斜关爱,5年来有300余名军人子女享受入学优待政策。

做好“三送”创新局。

送人才进军营。连续9年出台“百名大学生士兵”专招政策,每年招录100名朝阳籍二本以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服满义务兵役后统一安置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这一举措有力推动征兵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确保将优秀人才输送到部队。

送文化进军营。每逢重要节日,朝阳的文艺工作者纷纷走进军营,筹办演出、翰墨飘香,给官兵送去难得的文化盛宴,受到驻朝官兵一致好评。开展“图书进军营”系列活动,累计送出图书5000余册,充实了部队文化阵地建设,官兵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送法律进军营。开展“法律惠民生,关爱军人军属”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建立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入部队宣讲政策法规,现场答疑解惑,为官兵送上“法治文化套餐”,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和法治宣传在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广泛宣传

营造双拥氛围

“走在街上每每看到尊崇军人的标语口号,心里总是热乎乎的,我们为第二故乡作贡献的劲头更足了。”驻守在朝阳十余年的某部队军官如是说。

双拥宣传“看得见”。“双拥花开结硕果 军民共创模范城”“戍边疆做忠诚卫士 返家乡当创业先锋”,一走出朝阳高铁站,在站前广场醒目位置矗立的三面立体双拥宣传大屏就引来路人驻足侧目。

连日来,朝阳市区1400台出租车顶灯LED屏幕滚动播放拥军口号,宣传各项退役军人政策措施;车站、医院、商场、旅游景点等窗口单位,“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字样令人倍感温馨,无不凸显着浓厚的拥军氛围。交通干道、口袋公园、绿化广场及多个街道、社区均设置了双拥标识和宣传栏,双拥主题元素随处可见。

双拥故事“传得远”。“军民携手大步跨,第二家乡美如画。军民永远是一家,咱们朝阳盛开双拥花”,双拥主题再次在朝阳“凌河之夏”文化艺术节上唱响。每年的“凌河之夏——八一专场演出”,艺术家们踊跃参与,先后创作了歌曲《永恒的军魂》、快板曲艺《朝阳盛开双拥花》《向战友致敬》等优秀作品,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共叙军民鱼水深情。

“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部队,我无怨无悔,如今退休了,我希望还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我的军旅情怀,同时也让大家都能广泛地参与到拥军崇军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中国画艺术家刘伟创办“军旅情怀 盛世追梦”作品展,引发了社会热烈反响。

为讲好双拥故事,朝阳市双拥办拍摄制作《朝阳力量》《军转力量》《双拥力量》系列宣传片,创办《尊戎汇》双月刊,充分展现全市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勇于奋斗的时代风采。编纂《保家卫国的奉献》《历史不会忘记——凌源老兵访谈录》,用文字和影像记录峥嵘岁月,崇尚英雄、爱国拥军的观念像种子一样传播、厚植,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朝阳人的心中。

双拥理念“贴得近”。每天一大早,朝阳高铁站内,两名双拥志愿者忙碌异常,积极参与站内引导管理和创城志愿工作,过往群众纷纷投来赞许目光。

在朝阳,双拥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城市名片。龙城区哈达村、建平县小平房村的拥军路,将双拥理念和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双拥精神已然延伸至基层。在这片热土上,双拥人文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伴随高质量发展一同脉动,社会各界关心国防、支持双拥、参与双拥模范城创建蔚然成风。

下一步,朝阳市将不断丰富双拥活动内容形式,积极拓展军民共建深度广度,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奋力书写高质量双拥共建崭新篇章。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