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模式,多措并举,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稳步发展的建议》收悉。按照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求,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工群体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建设力量。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推进,培训效果不断显现。但是,受到各类主客观因素影响,农民工培训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对培训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实施农民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培训资源分散,条件不高。一些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滞后,使工作的全面推动面临较大困难。同时也导致农民工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相对偏少。三是培训质量偏低。专业设置滞后,部分培训机构在专业设置上相对陈旧。学校设施设备较差,师资力量欠缺。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粗糙且效果差。教学内容结构失衡,重理论教育而轻动手实践,导致学用脱节。
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从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补贴力度、创新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农民工职业教育水平。今年,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朝阳市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实施意见》,已将您提出的多项建议纳入其中。目前,市委、市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一、创新培训理念
一是按照市场导向,实施订单定向培训。培训机构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用工单位和农民工技能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实行“订单、定向”式培训,确保学员培训结业后能满足自身需要和直接输送到用工单位。
二是拓宽培训范围。根据市场寻求,为农民工开展品牌专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一产专业向二三产专业转移。重点开展“焊工”、“电子商务师”、“车工”、“砌筑工”、“产妇催乳师”、“玉石雕刻工”、“保育员”、“育婴员”等品牌专业。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成功率,从而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弘扬“工匠精神”宣传工作,不断加大技能成才的宣传力度,以技能成才、技能致富典型为切入点,转变“唯学历”观的认知,树立农民工“务实”观念,倡导农民工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理性做好人生规划,选择正确职业。
二、创新培训模式
一是积极做好普惠制就业培训工作。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可享受政府购买成果补贴培训,现我市开展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普惠制项目培训机构25家,培训实行“先垫后补”,培训合格后给于培训学员补贴。培训学员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培训单位及工种,并由培训单位负责推荐就业。正所谓“一技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愁”,我市现行的普惠制就业培训政策对促进未就业人员技能就业、稳定就业提供最实用的服务平台,真正的为未就业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
二是大力开展技工培训。我市现有技工院校7所,开设专业包括车工、焊工、数控加工等十余个专业,年招生人数达到2000人,主要针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全部安置就业,就业率达到98%。按现行政策,对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免学费标准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按在校生10%划拨)。此项政策的出台极大的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
三是实行培训费“先训后补”。我省目前就业培训工作采取“先垫后补”政策。为减轻扶贫销号村农民工的经济负担,增加农民工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我们继续采取先培训后补贴的方式。到扶贫销号村开展调查摸底,了解培训人员对技能的培训需求,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和创业培训。
四是强化远程培训。为进一步满足偏远地区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中心,以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为目标,以就近就便为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民工在线教育培训。在全市142个乡镇设置农村劳动力技能远程培训站点,实现了所有乡镇远程培训全覆盖。为农民工提供了一种自动式、互动式、引导性、视频化的学习工具和技能培训模式。使农民可以足不出户的坐在家中,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远程培训学习,让更多的农民工更加方便的学习到专业技能和实现就业。
五是送培训上门。为解决偏远地区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路途远、没时间等问题,采取带着培训设备和师资力量,在农闲时间开展“送技能下基层”、“夜间班”等活动,使农民工就可以在家门口学习,解决了当前农民工参加培训路途远、集中培训时间较难保证和部分实用技能培训次数少不能满足农民工需要的问题。
六是拓展培训空间。面向就业需求,针对农民工开展电子商务、“互联网+”、农村淘宝等电商培训,引导农民工通过电子商务渠道实现家门口就业。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等创业就业培训,达到致富脱贫。
七是优化农民工创业就业环境。市、县两级将筹备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门服务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帮助农民工办理返乡创业的具体事宜。各职能部门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为创业农民工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创业农民工与有关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加强完善农村特别是各类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八)鼓励农民工就业创业创新。各级政府要优化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融资信贷等方面政策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市县两级就业机构要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后续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一站式”创业服务,建立起电子商务创业培训导师库,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提供创业辅导。特别是顺应“互联网+”创业模式,着力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推广“创业培训+电子商务”模式,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参加电子商务就业技能培训。(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委牵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科协等部门配合)
(九)提升为农民工公共服务质量。依托乡镇(街道)建立专门劳务输出工作机构,积极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服务体系,确保街道、社区联网率达到100%,乡镇联网率达到了70%,实现“一点登陆,全市共享”。市、县两级要成立了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域外农民工维权工作,对进城务工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清理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社保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保障服务,努力消除政策障碍,在就业再就业、创业创新、技能培训等方面,保证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参加保险与享受待遇的权力。
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