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北方最大反季节黄瓜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球根类花卉产销基地这两个目标,以领导推动、市场拉动、政策调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为手段,把设施农业产业作为扶贫工程、富民工程首选项目,整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设施农业建设投入,使七彩农业迸发出助推乡村振兴的巨大活力。
辉煌成就赢殊荣。“十三五”期间,截止到2020年底,凌源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5万余亩,形成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设施果树区域布局,协同发展。蔬菜栽培有黄瓜、番茄、椒类、茄子等30多个品种;花卉栽培有百合、郁金香、剑兰、菊花等10几个系列100多个品种;食用菌栽培有香菇、双孢菇、栗菇等10余个品种;果树有大樱桃、葡萄、油桃等20几个品种。反季蔬菜年产销量达到86.1万吨,年产鲜切花、优质商品种球2.3亿枝和0.3亿粒。全市设施农业总产值接近40亿元,仅此一项,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200元,设施农业已成为凌源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重要来源。凌源也因此获得中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百合第一县”等诸多殊荣。
龙头牵动龙身舞。凌源市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依托产业规模优势,建设发展了八里堡、四官营子、范杖子、凌源花卉等8个设施农业专业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600余亩,日吞吐量蔬菜300万公斤、鲜切花60余万枝;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成立农业协会,推广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目前,全市从事设施农业产销的龙头企业5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15个,市级43个,专业合作社295个,家庭农场41个,国家级合作社1个,省级合作社10个,市级合作社4个,新型经营主体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凌源市重点抓了一村一品、超市配送生产、礼品菜配送生产、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新型产销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升级步伐。把品牌建设作为“龙眼”项目,注册了“凌源百合”“凌源黄瓜”“凌源香菇”“凌源青椒”四个区域共用品牌,注册了“凌馨”、“德源”、“木兰山花卉”、“第一枝花”、“馨百”等多个蔬菜、花卉品牌。其中“凌馨”牌无公害黄瓜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凌馨”牌花卉在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凌馨”“馨百”牌商标被评为辽宁省著名商标,“德源”牌绿色蔬菜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
科技创新显风流。凌源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找准科技投入着力点,大力写好“互联网、设施农业”这篇智慧农业大文章,通过科技特派、大学进园区、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技术人员星级服务创建等各种措施,推进市、乡、村、组、户五级科技服务网络有效运作,建立各类工作站、研发中心20余个,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30个,示范户500余个,研发新品种2个,专利10余项,引进推广新品种200余个。推广工厂化育苗、秸秆反应堆、农业物联网、农产品扫码追溯、智能型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等30余项新技术和新设备,推进了设施农业向品种优良化、技术集成化、生产标准化、产销品牌化、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