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建平县继续实行“分灶吃饭”财政体制,26个乡镇国库平稳运行,全县兑现了2018、2019年乡镇超收收入,有力刺激了乡镇抓招商抓项目促增收的积极性,激发了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截至今年9月末,26个乡镇国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45万元,完成收入基数的154%,同比增收6046万元,增长51.7%,有力提升了乡镇财政基本保障能力。
积极落实“乡镇经济”实施方案,兑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截至9月末,全县“乡镇经济”洽谈项目27个,新签约项目28个,新落地项目40个,总投资62.6亿元,亿元(含亿元)以上项目17个,目前已入统项目24个;有落地项目的乡镇有23个,其中落地两个以上项目乡镇有11个,落地一个项目乡镇有12个。
为继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激发乡镇抓项目抓招商的热情,建平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全县乡镇经济还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大力度破解,力争实现突破。当前短板突出表现在:落地项目少且体量较小,“乡镇经济”企业财政贡献率不高。虽然加大了“一区五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同项目建设的需求比,项目要素保障有待提高。已开工的项目因多方面原因整体建设速度缓慢,大多集中在开槽打桩、建厂房阶段,投产的不多。乡镇财政所人员不稳定及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乡镇财政所缺员严重。
为持续提升乡镇经济保障能力,建平县决定继续强力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狠抓乡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高质量项目支撑乡镇高质量发展。
加强乡镇税源管理。继续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堵塞税收漏洞,深挖潜力税源,做到应收尽收。坚决贯彻实事求是组织收入原则,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对乱拉税源、人为调整税种等弄虚作假行为,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加大狠抓“乡镇经济”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培植和壮大财源。建立正反向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场街领导予以奖励和提拔重用;对年底没有“乡镇经济”项目落地的乡镇场街亮黄牌警示;连续两年仍没有落地项目的乡镇场街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调整。
继续加大“乡镇园区”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各园区土地资源,做到科学规划、集约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解瓶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落实项目管家制度,全方位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助力破解土地、道路、供电、能耗、审批等制约瓶颈,确保项目引进来、留得下、发展好。
全力做好财政所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工作,保持财政所队伍稳定,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对财政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