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1-08-27

阳 市 统 计 局

 

根据年度调查统计,现将200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综   述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坚持团结、奋进、创业、利民的指导思想,在农业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自救,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使我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亿元,下降29.2%,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计划速度下降1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35.8亿元,增长6.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9%、33.4%和4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社会需求有所增加。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1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有15户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178户(含3户电力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26亿元。亏损企业57户,亏损面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凌钢股票成功上市,改写了朝阳无上市公司的历史。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养老保险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低保面不断扩大,到年底已有8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减少,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农民收入下降,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较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   业

2000年我市农业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粮食产量和农村经济总量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实现39亿元,比上年下降21%。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地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面积。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8.9万亩,较上年减少近50万亩,下降9.9%;而油料、烟叶、蔬菜、瓜类等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面积分别增长31.3%、16.6%、25%和2.1倍。粮食与非粮作物比例由上年的81.7:18.3调整到75.3:24.7。粮食、棉花、甜菜等因灾大幅减产,瓜类、蔬菜、花生、芝麻等作物因面积增加而增产。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使全市大面积农作物遭灾直至绝收。据抽样调查统计,2000年全市粮豆产量仅为39万吨,比遭灾的上年又减少44.6万吨,减产幅度高达53.3%,仅是1998年产量的五分之一。其中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春小麦产量分别比上年下降68.2%、64.1%、41.9%、13.9%和36.6%;棉花、甜菜分别减产20.2%和51.6%。瓜类(含果用瓜)、蔬菜、花生、芝麻产量增幅分别达到78.9%、2.5%23.4%和1.1倍。

旱灾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但家禽生产一枝独秀。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量比年初下降11.3%,猪存栏量下降19.5%,羊存栏数除朝阳县有所增长外其他各县均有下降。但家禽生产却有了较快发展,全市家禽出栏比上年增长43%,年末存栏数比年初增长23%。全市肉类总产量为9.94万吨,同比下降10.5%,其中猪肉产量下降18.1%,牛肉产量下降6%,羊肉产量上升7.4%,禽肉产量上升36.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市新打机电井3162眼、小土井16064眼,修方塘86座,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新修水平梯田5万亩,果树台田7.2万亩,完成综合治理面积98.3万亩,1999年雨季到2000年春季人工造林面积8826公顷(按85%成活率计算),森林覆盖率达到3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完成9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完成69亿元,增长11.6%。在全部工业中,重工业产值72.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4%,增长6.4%;轻工业产值17.6亿元,增长12.4%。从企业的隶属关系看:中央工业产值增长0.2%,省直工业产值下降1.9%,市直工业产值增长21.7%,县区工业产值增长2.6%。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实现23.5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7亿元,增长12.1%。

产销衔接水平稳定提高。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6.6亿元,增长9.2%,产销率9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销售产值55.7亿元,增长10.1%,产销率提高1.6个百分点;轻工业销售产值10.9亿元,增长4.9%,产销率降低2.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98.7%,集体企业产销率98.4%,股份制企业产销率99.5%。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强。全年新产品产值4.5亿元,增长37.9%。在新产品中,朝阳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制的“一体化电源”全年产量5.3万台,比上年增长40.5%。部分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增长加快,其中:钢材产量59.6万吨,增长64.1%;轮胎产量162万套,增长6.9%;化学医药65吨,增长190%;平板玻璃产量355万重量箱,增长9.6%;装载机产量379台,增长26.3%;软饮料10459吨,增长94.4%;棉纱9756吨,增长3.7%。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258户)产品销售收入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盈利企业(177户)盈利额1.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亏损企业(81户)亏损额2.3亿元,同比减亏0.7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0.4亿元。实现利税4.4亿元,增长1.3倍。年末资产负债120.7亿元,负债率7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债率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用29.6亿元,同比下降6.9%。

建筑业生产明显回升。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国有单位施工项目418个,比上年减少9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34个,比上年减少43个。竣工的各类房屋面积115.2万平方米,增长13.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69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在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扩大内需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亿元,比上年增长48.3%。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其它类型经济完成投资31.3亿元,是上年的1.79倍;集体经济完成投资1.7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城乡居民个人完成投资3.2亿元,比上年下降48.4%。

按投资种类划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更新改造完成7.7亿元,增长63.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亿元,增长77.8%,其他投资完成5.3亿元,下降34.6%。

按投资重点行业划分,用于农林牧渔水利管理业的投资为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用于工业建筑业的投资为11.9亿元,是上年的1.53倍;用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投资为3.4亿元,比上年增长83.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5278公里,比上年增加51公里。公路客运量2485万人,比上年增长16.8%;公路货运量2865万吨,增长14.7%,新铺油路112公里。朝锦高速公路全面开工,青沟梁隧道工程国庆节前竣工通车。

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6.97亿元,比上年增长69.8%;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41.7万门,增长14.7%;城乡电话装机数达到31.8万部,增长21.6%;其中:住宅电话26.9万部,每百户拥有电话28.1部。全市新增移动电话8.8万部,比上年增加1.7倍。无线寻呼用户达到16.9万户,比上年增长12.4%。全年发送邮政函件517.1万件,比上年增长24.9%;特快专递7.8万件,增长23.8%;各类报刊发行1913万份,增长9%。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物价

国内贸易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上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消费品零售额7.3亿元,比上年增长6.4%;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5.3亿元,下降5.7%;股份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0.7亿元,增长4.4%;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增长6%;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6.6亿元,增长3.6%;其它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8亿元,下降6.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1亿元,下降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餐饮业零售额4.6亿元,增长17.6%。

受历史罕见旱灾的影响,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全年市场成交额18.3亿元,比上年下降6%。年末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278处,其中,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个,占全部成交额的26.8%。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分类别看,食品类下降0.5%;衣着类下降6.1%;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上升0.1%;医疗保健用品下降3.9%;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2.5%;居住类上升3.4%;服务项目类上升2.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3%。

七、对外开放

对外经济全面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出口总额为31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在出口总额中,有自营权的企业出口2809万美元,增长56.1%;“三资”企业出口347万美元,增长21.3%。全年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己扩大到50多个,主要贸易伙伴列前五位的依次为香港、朝鲜、沙特、美国、德国。,对外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1010万美元,营业额582万美元,外派劳务402人次,在外人数39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7.4%、11.3%、255.8%和119.9%。全年新签协议外资额7227万美元,增长15.9%,总额居全省第10位;外商实际投资额1100万美元,增长10.5%。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518人次,增长37.4%。全市旅游总收入为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各级财税部门在农业连年欠收的情况下,加大征收征管力度,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税收任务。全年各项税收完成1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国税收入7.13亿元,增长14.9%;地税收入4.06亿元,增长5.9%。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3亿元,比上年下降9.3%;地方财政支出15.38亿元,增长8.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各项贷款余额162.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46%,现金支出增长43%。

社会保险程度继续提高。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承保额260.2亿元,保费收入2亿元;全年保险赔付金额0.96亿元,比上年增长59.3%。

九、社会事业

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全市共实施市以上科技计划63项,其中省以上计划10项,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60项,其中获省级科技成果7项。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得到进一步开发应用,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有所发展。“十五”科技发展计划编制完成,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219家。技术市场和专利工作平稳发展。实现技术交易额618万元,取得国家专利31项。

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以巩固发展“普九”成果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进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269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841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6.5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2.7万人,全市高中阶段招生人数达1.5万人,农村初中辍学率得到有效控制。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6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593场,比上年增加68场,其中农村演出417场。大型话剧《大罪浊流》被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小评剧《西瓜园的笑声》荣获辽宁省第四届戏剧、曲艺调演第一名。艺术表演场所共有8家。公共图书馆8家,全年总藏量53.2万册。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市共有艺术、文化馆8家,举办各种展览48个,组织文艺活动93次。全市文化站共136家,其中乡镇124家。文物工作进一步发展,古生物化石在世界颇具影响。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古鸟类与进化大会暨热河生物群研讨会”的中外专家到朝阳进行实地考察。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共有卫生机构549个,个体诊所527个,床位1.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11个,床位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全年完成门急诊诊疗量278万人次,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控制工作取得成效,全年传染病发病率136.34/十万,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进展,全市产孕妇死亡率为17.4/十万,婴儿死亡率为13.3‰。农村防保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立专业防保机构49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7人。

竟技体育硕果累累。我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5枚金牌,1枚银牌,在全国比赛中获14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在辽宁省青少年比赛中获26枚金牌,26枚银牌,13枚铜牌,重竞技团体名列全省第二。在举世瞩目的悉尼奥运会上,我市选手付胜军代表朝阳人民参加这一国际最高竞技体育赛事,实现连续25、26、27三届奥运会上有我们朝阳选手参赛的夙愿。

十、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人民出行更加便捷。年末,全市绿地面积达到1259公顷,比上年末增加0.9%;自来水日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4.2万吨;管道煤气供气总量1417万立方米,用气人口达到19.9万人;液化气年供气总量1920吨。公交系统加大改革力度,淘汰了大公汽,换成了灵活快速的小公汽,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达到129辆,比上年末增加1.1倍。营运出租车2930辆,增长4.9%。

环境保护工作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7个,环境监测人员112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7项,现在正在施工项目19项。用于环境保护投资5023.8万元,污染源治理投资3639.8万元。工业废水处理率80.8%,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工业废汽处理率95.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十一、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工资收入有所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平均人数达到27.83万人,比上年减少5.4%,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3.4万人,减少3.9%;集体单位职工3.2万人,减少18.3%。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05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为6484元,比上年增长9.7%。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1元,比上年增长2.4%,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42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2.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

农民收入继续下降,返贫人口大量增加。由于连续两年的旱灾,使全市农民收入跌至198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据对810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1.48元(原口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08元),同比下降35%。按照国家规定的返贫标准,返贫人口近30万,返贫率达22.8%。

: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数待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