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1-09-07

2008年3月28日

一、综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奋发图强,经济和社会建设又取得了长足发展。统计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是朝阳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和效益最好的一年;是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对外影响不断扩大的一年;是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和谐朝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5.2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5.7亿元,增长2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2.2亿元,增长16.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794元(折合1341美元),比上年增长21%。

财税收入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国地税收入分别实现21.8亿元和46.4亿元,比上年增长46.4%和40.4%,增幅均列全省第一位。

企业联合重组改造迈出新步伐,朝重、长征轮胎等企业改制启动生产后显现生机,一大批企业在体制机制创新中迅速成长壮大。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在全省率先创建农事企业小额贷款联保机构。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项目集中办理率达到9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部门综合预算改革扎实进行,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优化升级不够快,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城乡群众收入水平还不高,社会建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社会管理水平还不能与变化的形势相适应。

二、农   

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初步预计,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现价,下同)166.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产值112.4亿元,增长33.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5%。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农业生产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加之大部分地区雨水基本适和,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8.56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1.9%,为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05.1万亩,比上年增加3.3万亩,增长0.7%。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作物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变化,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粮食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84:16调整为79.8:20.2;全市棉花总产量1264吨,增长13.5%;油料产量1.6万吨,增长14.3%;水果产量25.9万吨,增长15.1%;蔬菜大棚面积32.3万亩,增长14.9%;全市蔬菜总产量274.8万吨,增长16.8%,其中棚菜产量173.5万吨,增长22.4%。全市蔬菜产值43.3亿元,比去年增长38.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已达到26 %。

林业和绿化取得可喜成果。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3.4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作业面积42万亩,尤其是京四高速公路朝阳段两侧各100米宽的绿化工程,规模之大、战线之长、标准之高、成果之好都是我市造林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全省最大的单体防护林工程。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58.1万亩,完成零星(四旁)植树3020万株。更新造林9915亩,低产低效林改造3495亩。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畜牧业大市建设方兴未艾。畜牧业规模饲养水平、龙头企业和畜牧小区建设又上新台阶。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70.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已达42.3%。猪、牛、羊、禽存栏和出栏均实现稳步增长,饲养量分别达到535.1万头、93.6万头、517.8万只和14407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24.8%、26.3%、22.7%和36.3%。全市肉类总产量50.8万吨,比上年增长21.8%。

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和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成绩斐然。全年农建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0751万立方米,使用人工 3399万个,投入资金8.38亿元,完成灌溉工程2382项。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1.94万亩,我市在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中再创佳绩,连续第19次捧杯。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农村基本饮水解困工程建设成果显著。全年共完成饮水工程 510 处,解决了 16万人口的饮水问题。

三、工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下同)工业总产值完成407.4亿元,增长5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6.9亿元,增长32.5%。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实现10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5%,增长32.5%;轻工业增加值实现1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增长31.2%。主要特点是:

县域工业增势强劲,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各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年内完成总产值257.4亿元,增长82.5%,比全市平均增长幅度(50.9%)高31.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2.2%提高到63.2%。

民营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完成241.4亿元,增长76.9%;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0.5%提高到59.2%;民营企业户数已由上年同期的417户增加到451户。

    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实现利税43.21亿元,增加16.6亿元;企业亏损面下降到20.4%,比上年降低8.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1.5%,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不够理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91.3亿元,比上年增长50.4%,低于总产值增长幅度0.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6.0%,比上年低0.3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生产、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2007年,116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65.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7亿元,增长36.3%;实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631.6万平方米,增长68.0%,其中新开工面积517.6万平方米,增长87.0%;房屋竣工面积296.2万平方米,增长14.3%。全员劳动生产率9.8万元/人,增长11.3%。上缴税金1.7亿元,增长37.4%;实现利润0.7亿元,增长1.07倍。

房地产开发业快速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50户,增加到58户,房地产开发投资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1.4亿元,增长34.6%。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9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1%;竣工面积82.9万平方米,增长37.7%;销售面积134万平方米,增长28.6%;销售额22.6亿元,增长38.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50万平方米,增长31.2%。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亿元,比上年增长64.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增长73.6%;农村投资完成34亿元,增长26.9%。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增长1.9倍;股份合作经济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增长2.1倍;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投资53.1亿元,增长83.7%;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与上年持平;私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90.2亿元,增长87.9%;港澳台商固定资产投资11.4亿元,增长1.1倍;外商固定资产投资0.2亿元,下降84.6%;城乡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增长14.2%;其他内资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3.8%。

按投资种类划分,建设项目投资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76.4%;房地产开发投资29.2亿元,增长27.2%;农村农户投资16.1亿元,增长34.1%。

按投资的重点行业划分,农林牧渔及水利管理业的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工业、建筑业的投资133.6亿元,增长77.7%;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8.8亿元,增长1.6倍。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年计划投资超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由上年的108个增加到144个。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6.3%。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高速公路48公里。普通公路总里程5650公里,比上年新增公路29公里,其中,二级以上普通公路里程1783公里,比上年新增18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重31.6%,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通油路行政村829个,覆盖率61.5%。全市共有公路桥梁61771米/1904座,其中:大桥以上23039米/103座。本年新建桥梁1442米/47座。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量3483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07984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832万吨,货物周转量173312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7%、7.1%、6.1%和13.4%。

腰而营子大桥、李家窝铺大桥、黄花滩大桥和嘎岔大桥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朝阳市客运中心年底已部分投入使用。黄河路大桥、内环路木营子大桥、凌钢路建设、建平客运站、朝青线GBM二级路改造等大批交通重点工程正在建设中。阜朝高速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形象进度95%,朝赤高速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形象进度10%。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91万门,增长6.8%;城乡固定电话装机数72.9万部,下降10.2%;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16.5万户,增长46.6%;年末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0.3万户,增长12.2%;全年发送特快专递29.8万件,增长22.1%。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5.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亿元,下降14.7%;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亿元,下降4.1%;有限责任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增长25.2%;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亿元,增长11.1%;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5.2亿元,增长16.3%;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5.9亿元,增长20.3%。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7.4亿元,增长1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0.2亿元,增长18.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实现69.3亿元,增长16.8%;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7.7亿元,增长23.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上涨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4%,比上年上涨4.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11.6%,居住类上升5.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2%,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8%,衣着类下降4.1%。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9%。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9.6%;轻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6%。

八、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数413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6%,全年出口创汇额30965万美元,增长18.7%。对全市出口贡献较大的企业是浪马轮胎、金达钼业、凌钢集团、飞马集团,全年出口创汇额分别是7685万美元、7241万美元、5014万美元和4562万美元,四家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79.1%。域外招商引资完成163.8亿元,增长72.3%;向国外输出劳务1706人次,增长8.7%;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000人次,比上年增加1820人次,增长57.2%;全市旅游总收入46.2亿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为316.8万美元,增长90.3%。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规模扩大,信贷结构逐步优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比年初增加55.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86.1亿元,增长16.1%,比年初增加39.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比年初增加59.8亿元。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137.8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中长期贷款137.7亿元,比年初增加44.3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本外币贷款60.8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消费贷款18.9亿元,比年初增加4.7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5.3亿元,比年初增加4.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7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现金支出1502.5亿元,增长22%。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市保险行业承保金额850.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财产险承保金额541.9亿元,增长66.9%;人身险承保金额308.3亿元,增长37.8%。全年保费收入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财产险收入2.6亿元、人身险收入7.3亿元,分别增长31.7%和23%。赔款及给付金额3.4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6亿元,增长58.3%;人身险赔款及给付金额1.8亿元,增长44%。

十、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2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数达到36家。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101项,其中列入国家计划3项,列入省科技计划47项,争取经费1650万元,市本级科三费达到1200万元。高新技术园区正式成立,5个高科技项目正在办理入园手续,同时园区建设企业化运作的投融资等各项工作也已全部落实。制定实施了《朝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行动方案》。完成科技成果鉴定项目56项,完成市科技成果转化认定项目46项,省科技成果转化认定项目15项,实施转化项目达到80%以上。完成市科技奖励项目64项,争取省科技进步奖励项目5项。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完成专利申请160件。以朝阳科技信息网、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及专业服务协作网和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文献资料库、科技专家库“二网三库”为载体的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得以完善。成功举办了“环渤海地区暨朝阳第二届产学研合作洽谈会”。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新农合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新农合参合人口218.6万人,筹资标准全部达到年人均50元,以村为单位新农合覆盖率达100%,全年共补偿支出9841.5万元,累计受益191.7万人次,受益率87.7%。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部完工,改扩建总面积88355平方米,全市145所卫生院已全部改造完毕。公共卫生体系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共报告各类传染病4533例,发病率为127.59/万人,较上年下降了19.5%。开展各类传染病、食品、公共场所物品等检测47000多份次。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床位使用率比上年提高8.88个百分点,诊疗人次比上年增加65.2万人次,治愈好转率为93.3%,比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开创新局面。艺术创作成果丰硕,现代评剧《黑嫂进城》获省政府文华奖剧目奖,小评剧《枣乡情缘》、男声二重唱《鸽子少年》分别获群众文化活动演出奖和表演奖。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举办各种大中型文化艺术活动100余次,参与人员3万余人次。文化市场有效规范,继续加大对网吧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文物保护不断加强,文博事业协调发展。改造完善了北塔舍利殿,加大了牛河梁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全市新增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37处。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凌源市、建平县两县(市)顺利通过省政府“普九”巩固水平标准验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作扎实开展,共消除D级危房82222平方米,撤并中小学151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全市儿童实现了6周岁入学。全市高考成绩优异,26124人报考,18889人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8212人,12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完成了工校和农校实质合并,建立了朝阳工程技术学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中职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全部享受国家资助。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取得可喜成绩。竞技体育成绩显著,在省少年田径赛上,我市健儿共夺金牌13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其中乙组团体以总分263分获第一名。朝阳籍运动员在世界杯赛和世锦赛上更是屡传佳音,孙彩艳等五名运动员共夺得五个世界冠军,为我市争得了荣誉。群众体育工作全面推进,成功举办了朝阳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节和首届龙舟大赛,极大促进了全民健身热潮,提升了我市外在形象。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体育馆和建平体育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市综合健身馆、北票体育馆交付使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十一、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朝阳市区共新建、改造和维修城市道路35.42万平方米,其中,贯通了北大街区域路、新建了友谊大街南段、富民路、长江路东段等道路9条、6万平方米;改造柳城路、新华广场等7条道路、9.02万平方米;铺装凌凤街、南大街、西出口等5条人行道透水彩砖、14.8万平方米;维修破损路面和人行步道方砖5.6万平方米。市区共新建和改造路灯1340基杆,其中新建凤凰山门路、西出口等路灯1163基杆,改造竹林路、中山大街等路灯177基杆。市区共新建和改造排水管道47.8公里,其中新建凌钢新区排水、友谊大街南段、北出口等排水管道41.8公里,改造榆树林沟等排水管道6公里。

2007年末,朝阳市区共有城市道路183条、330.2万平方米,各类排水管网长度247.3公里,路灯5482基杆,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3平方米。

城市绿化环境不断改善。朝阳市区共栽植行道树等树木3.6万株,新增绿地65.35公顷,其中主要以绿化行动为载体,高标准完成铁路沿线城区段、珠江下交桥路两侧、凌凤大街、柳城路双桥洞两侧、凤凰山山门路、七道泉子出口路和西大营子出口路等大的绿化带,并绿化街头裸地10多处,新增公共绿地38.77公顷。同时将人民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还绿还景于民。

2007年末,朝阳市区绿地总面积达到819.8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72.0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3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4.7%,比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了“绿叶杯”竞赛活动,城区环境卫生清洁月活动,不断规范各项长效管理机制,使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城市基础设施等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朝阳市区新建水洗公厕5座,新建垃圾转运站11座,改造翻建危险旱厕3座。现公厕达230座,其中水洗公厕和生物公厕达54座,垃圾转运站达64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年清运量23.98万吨,粪便清运量5.5万吨。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72万平方米,达到全天候保洁。加强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监察和管理工作,保证了城市道路、路灯、排水、燃气、公交和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

公用事业不断发展。朝阳市区公共交通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延伸4条、增加公交车辆5台,安全营运里程1167万公里。到2007年末,城区营运线路网长度357.4公里,营运车辆169台,万人拥有公交车4.01标台,比上年增加0.14标台。朝阳市区重点完成了向凤凰组团供气的穿越大凌河管道铺设等工程,新铺设和改造燃气管线12 公里,煤气销气量1610万立方米,销售收入2010万元。发展煤气用户5000户,达到8.2万户。煤气普及率77%,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全年共接收进馆入库档案95个工程项目、1238卷,城建档案馆藏数量达3.4万卷。接待档案利用者763人次,提供档案2020卷。

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污染减排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朝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以上天数334天,达标率为91.5%较好地完成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减排任务;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召开了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编制了《朝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环境优美村镇与系列创绿工作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法制工作逐步完善,完成了《朝阳市环保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起草了《朝阳市环保局行政处罚规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环境整治行动全市共停产整治49家企业,新建尾矿库16座,限期改建71座,实现污水闭路循环企业22家。全市共征缴排污费2794万元,其中市本级征缴1148万。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截止到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4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47.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2.6%;非农业人口为93.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7.4%。

在岗职工收入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858元,增长28%。

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0元,比上年增长21.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21元,比上年增长15.6%。

农民收入突破4000元,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全市粮食丰收,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性收入增长等因素,使我市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0元,比上年增加765元,增长22.7%,已抵近414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表1:2007年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同比±%


粮食产量

万吨

185.6

31.9


其中:小 麦

万吨

3.0

0.0


     玉 米

万吨

148.4

41.9


     高 粱

万吨

11.4

5.6


     谷 子

万吨

11.3

3.7


     大 豆

万吨

1.7

13.3


棉 花

1264.0

13.5


油 料

万吨

1.6

14.3


甜 菜

万吨

3.5

9.4


蔬 菜

万吨

274.8

16.8


水 果

万吨

25.9

15.1


大牲畜出栏

万头

59.4

22.5


其中:牛出栏

万头

40.2

26.4


猪出栏

万头

312.2

19.0


羊出栏

万只

269.8

22.2


家禽出栏

万只

8408.0

28.3


肉类产量

万吨

50.8

21.8












 

表2: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

原  煤

万吨

206.9

2.2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1813.9

12.1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1.9

2.3

成品糖

13300

6.4

白  酒

千升

26188.8

178.6

啤  酒

千升

104746.5

4.3

12995

12.9

万米

3860

15.8

机制纸及纸板

37264

9.9

煤  气

万立方米

20594

6.5

轮胎外胎

万条

146.9

31.2

水  泥

万吨

269.7

43.7

大理石板材

万平方米

12.7

-65.8

生  铁

万吨

221.9

8.9

万吨

223.7

0.6

成品钢材

万吨

222.1

1.4

黄  金

千克

3471.7

-6

柴油机

143422

-1.7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