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為繁體 无障碍浏览

朝政办发〔2021〕66号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顺应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需要,全面实现“双碳”经济目标,推进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就创新经开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市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遵循,以市66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以建设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先导区、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增长极为目标,以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预期优势为前提,以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招商成本低、项目质量高、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为核心,在经开区营造高质量招商引资良好氛围。

二、工作目标

围绕我市“三篇大文章”和确定的8大产业集群和17条产业链条,在经开区创新富有时代特色和要求的招商引资新体制新机制。通过建立专业化、企业化的招商组织机构,采取数字化、智能化的宣传推介手段,明确区域化、精准化的产业招商方向,推行全员化、全程化的“招服一体”办法,实施市场化、绩效化的薪酬激励制度,打造跨境化、全球化的对外开放窗口,推动经开区工作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区域带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行政效能等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新元素”的招商引资新体制。一是成立企业化招商集团。各经开区要探索成立国有性质、非行政化的招商集团,破除依赖公职人员招商的单一路径,按照人员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薪酬绩效化、考核项目化方式规范运行。招商集团按经开区确定的产业和链条,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驻点、委托、代理、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招商。二是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招商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由经开区管委会任命,其余人员通过逐级聘任上岗,实行专业人干专业事。经开区管委会要会同同级组织、人事、商务、工信、国资等部门,制定可行的人员聘任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公示招聘信息,经考试考核确认聘用人员。根据工作需求定岗定员定专业,聘期三年,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优者续聘、劣者转岗待岗。实行动态管理,考核排名后5%的转岗待岗,连续两年排名后5%的解聘下岗,确保招商队伍的活力及高效运转。按照“招服一体”原则,全流程服务招商项目地和运营。三是实行绩效化薪酬制度。经开区管委会要对招商集团制定年度招商计划、考核标准和绩效奖励政策。招商集团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制度,实行正负激励机制。考核办法要突出实际到位资金、固定资产投入、对外开放度、劳动就业率和财政贡献率等。考核小组要根据项目签约、落地、投入、产业拉动情况分阶段考核,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依据考核结果付薪。

(二)建立“靶向式”的招商引资新方式。一是智能化绘制“招商图谱”。各经开区要围绕“三篇大文章”和自己的重点产业集群和链条,确定招商产业圈和目标企业,形成方向明确,对象精准的招商图谱。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和“三去三存”原则,抓大不放小、重硬不轻软、求远不舍近,实施按图出征、挂图作战。到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引用科研成果培育头部企业,到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引育产业链和科技型项目,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支撑经开区实现项目集聚、产业集聚,形成高质量项目群。二是智慧化讲好招商话术。各经开区要围绕高质量的招商场景,发挥聪明才智和情感交流,切实融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投资形式,面对目标区域项目属性、产业特性、风俗习性等,形成适情的、适事的、适实的招商话术。加强招商人员培训,通过智慧话术用情招商、以诚招商,吸引客商、打动客商,将客商“请进来”洽谈项目,提高项目签约率和落地率。

(三)建立“宜孵化”的招商引资新政策。一是用好“普惠制”的国省支持政策。各县(市)区要秉持政策为上理念,积极利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先导区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国省乡村振兴政策以及我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政策机遇,发挥惠民惠企政策“孵化”高质量产业项目。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扶持目录,杜绝“两高”“六小”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项目资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和生成。二是创建“温湿适宜”的政策孵化环境。各县(市)区要全面落实我市高质量发展“1+4”系列实施意见,制定自己的项目“孵化”政策,为项目“孵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高、就业安置多、发展预期好的项目,采取一企一策办法,精准研落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头部型、成熟型、贡献型和产业型企业及项目,做到扶强扶优,本土企业与招商企业一视同仁。三是打造“全能式”的解决问题工具箱。各县(市)区要围绕国省市政策导向、要素保障方向、营商环境取向,打造集政策汇编、用地储备、物流集散、人才智库、技术支持、融资平台、中介超市等要素的破解问题工具箱。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用“硬扳子、强钳子、巧螺刀”统筹解决项目全周期遇到的“症结”,把脉定向、对症施治,为项目洽谈、签约、落地提供精准的、高效的、可用的“孵化器”及工具箱。

(四)建立“全景式”的宣传推介新形式。一是编制具有时代感的招商指南。各经开区要围绕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企业优势,按照低碳、环保、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承接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编写新的图文并茂的招商指南和说明书。通过互联网、视频平台、展会交流、传统媒介等多种渠道宣传我市,使国内外客商了解朝阳、熟悉朝阳、认可朝阳,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制作生动精彩的招商宣传片。各经开区要围绕“六个聚焦”,汇集农工商文旅等优势资源,制作一部精彩的、完整的、直观的、生动的招商影像宣传片,突出我市的历史文化、要素成本、生态宜居、创新理念、服务保障等,全面展示经开区先进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双赢形式,提高对接成功率和项目转化率。

(五)建立“双循环”的对外招商新窗口。一是引育构建外贸创新区。各经开区要围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双循环”发展,主攻港澳台、深耕日韩俄,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利用展会、经洽会招引外贸新企业。培育外贸基地、海外仓和外贸综合体等新业态,吸引落地外贸产业链企业和项目。围绕“三同”产品,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扶持出口转内销项目,形成外贸企业创新集聚区。二是开放构建外资先导区。运用“上门招”和“请进门”结合的方式,采取“外商内招、外资内引”办法,利用外埠商会、协会和友好人士开展“以商招商”,引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外资项目。实行“引资、引人、引智”相结合,利用国际化人才、先进理念和现代化运行模式,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创新发展,创新转型的先导区,增强外资项目承载力和吸引力,引进高新技术外资企业和项目。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接日韩俄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邀请到我市考察、洽谈项目,寻找合作商机,在经开区构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经开区外向度。

(六)建立“自贸区式”的营商服务新环境。一是提升招商竞争力。各经开区要贯彻落实我市优化营商环境“1+4”专项行动方案,以打造更加国际化、便利化的“自贸区式”的营商环境为目的,优化“一网一门一次”办理流程,构建“一窗一号一端”服务模式,营造开放的招商环境、便利的服务环境、灵活的创新环境和舒心的生活环境,提升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二是提高招商保障力。坚持重诺守信,视履约为根本,视诚信为生命,建立承诺践诺的招商引资生态体系。建立健全容错机制,为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实施重点项目专班制、全程服务保障制,为客商营造放心、安心、暖心的投资氛围。复制推广自贸区成功经验,打造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的优质招商环境。

四、工作保障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各县(市)区要成立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顶层设计,协调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创新工作的实施和方案落实。

(二)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制定经开区招商人才储备、选拔和培养计划,使多学科、高层次、各领域、懂政策、会招商、能服务、肯干事的全能型人才进入招商队伍。推行人才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形成配置合理、梯次递进的人才结构。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户口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给予优惠待遇,全面畅通高质量招商人才交流渠道。

(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创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考核范畴,加强管理,突出质量,注重成效,把其工作作为经开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运用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激励机制。

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各经开区要把创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工作作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和细则,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