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高质量发展
结构调整推动朝阳驶入高质量绿色转型之路
发布日期:2022-03-04 10:16:24

春风送暖,万物萌动。与大自然蓬勃生机一样,如今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驶入发展快车道。工业加快转型,农业提质提效,服务业提档升级,到处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生动画面,到处是高质量项目推动绿色转型的宏大场景。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稳中求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现在,数字化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公司正围绕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日前,在金达集团新材料产业园,企业负责人谈及转型升级如是说。

老企业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只是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用一个又一个高质量项目延链补链强链,让朝阳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5年来,在产业转型的支撑下,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3%,总量由全省第11位跃升至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3%,总量由全省第12位跃升至第8位。

---工业转型不断提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24户,实现老企业转型升级721户,基本形成冶金、农产品加工、石化、建材、装备制造、能源六大支柱产业。

---农业优势不断巩固。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3家,凌源市获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8%,北票市、凌源市、喀左县获评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1343个行政村实现电商服务全覆盖,6家景区晋升为4A级,喀左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进入“十四五”,全市上下倾力推进结构调整,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狠抓工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持续巩固农业发展优势,积极拓展服务业消费空间,加快数字朝阳建设步伐,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有升。

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更加精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今后五年,我们要直面挑战、精准施策,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特别要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动能转换,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中国共产党朝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张淑萍号召全市上下,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突出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粗”存“精”、去“污”存“绿”、去“虚”存“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梳理确定的“8个产业集群、17条产业链”顶层设计,全面筑牢朝阳高质量发展根基。

---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抓手,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打造现代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畜牧产品精深加工、种植产品精深加工、林果产品精深加工6条产业链,推动“原字号”由短拉长;着力打造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环保装备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机械装备制造、纺织服装6条产业链,推动“老字号”由硬变软;着力打造半导体新材料、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5条产业链,推动“新字号”由小做大做强。

---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全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平台建设、龙头引育、提档升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数字赋能、品牌建设“六大工程”,创建一批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以现代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为牵动,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着眼建设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着眼建设京沈都市文化旅游带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使之成为朝阳振兴发展的新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转型升级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

目前,朝阳致远金融物流港项目已经开始线上运行。这一现代物流项目实施,填补了全市及周边地区专业化、智能化、集团化物流产业的空白;对整合周边地区及凌钢集团等物流资源,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新字号企业迈出的铿锵前进步伐。

2022年是全市高质量项目建设年,也是全市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聚焦双“1+4”行动方案,坚决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变成生动实践。

---聚焦蝶变升级,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围绕“三去三存”,夯实“六个一批”,接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战略新兴“一县一业”,加快推进“数字朝阳、智造强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7个省级开发区数字园区“六化”标准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开通朝阳“城市数据大脑”。

---聚焦产业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以产业兴旺为牵动,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壮大农业支柱产业。继续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规划建设,加强农事龙头企业引育,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持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全面提高现代农业质效。

---聚焦提质提效,全力推进服务业多元发展。立足区位优势,挖掘潜力资源,培育消费新热点,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物流产业集聚,以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为牵动,依托“1、5”物流体系,做大做强全市物流产业。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提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设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消费热点培育,引育电商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

春意在大地勃发,蓝图在变成现实。面对全市铿锵奋进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只要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就一定能稳步驶入高质量绿色转型之路。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