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凌源市积极推进“数字凌源”建设,以“便民、护民、利民”为宗旨,不断加强产业数字化、社会治理服务数字化、生态保护数字化等重点工作,加速数字化场景服务落地。
蔬菜批发市场数字化运营创新“便民之举”。为摆脱现金交易弊端,方便菜农结算,提升生产效能,凌源市创新搭建数字化平台,以蔬菜批发市场统一电子结算为切入点,变更批发市场经营范围,与中国邮政合作开发支付结算智能系统。四官营子镇蔬菜批发市场已将2000多个菜农与100多个菜商纳入电子管理体系。在统一结算的同时,实现蔬菜生产数据和经营数据的收集上传,通过数据分析利用指导生产经营,融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开启了设施农业“互联网、”运营模式。1月份,批发市场上线当月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截至4月中上旬,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在辽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中率先晋升为服务业限额以上企业。
疫情防控数字化管控铸就“护民之盾”。将全市16个县(市)级疫情出入口的防控人员全部加入全域网格管理系统并建立“一码通”账号,通过扫描来(返)凌人员出示的“辽事通居民码”,获取相关信息自动生成并上传到大数据管理中心疫情防控系统,建立健全了核查、上报、管控的闭环工作机制。利用“雪亮工程”的监控点位,24小时对全市重点路段、重点部位人员聚集情况进行监控巡视。通过“8890”服务热线、“钉钉视频”点调、市民网上留言等渠道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打出疫情防控“组合拳”,现场处理解决疫情防控的各类问题341件次。
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编织“利民之网”。围绕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全面编织“护民之网”。建设生态环境在线监测平台,目前在凌钢、供暖公司、国控点、开发区、乡镇企业等空气重点污染源监测点位,布设30套七参数微观站,监测站点周边空气中的PM 2.5、PM10等七个参数含量,实时监控,保障空气质量。在青龙河水源地、七间房河流断面、市区两个污水处理厂以及凌钢、开发区等重点位置共建设了9套污染源视频监控设施及9套扬尘噪音监测设备,监测重点部位大气和水质状况及生活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在四官营子、刀尔登、三十家子、小城子等乡镇分别建设秸秆焚烧监控点位,监控所在乡镇及周边地域的秸秆焚烧情况,提高环境监管效率和质量。根据实际量身开发软件服务平台1个,平台可实现大气检测、水污染监控、秸秆禁烧监测、重点排污企业视频监控、森林防火自动报警、畜禽规模养殖及农村垃圾中转站点位等功能模块,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实时化。一季度,通过环境监测在线平台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和野外火点检测事件共计34件,稳步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