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朝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朝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持续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完成2022年任务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重要内容,坚持以街道、社区为重点、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法治为基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坚持属地管理,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居民和社会各界养成自觉分类习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2.系统推进、循序渐进。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五年实施计划和工作目标的落实,合理确定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法治保障、市场运作。推进朝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和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对外合作,引进知名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4.完善机制、有效衔接。建立奖惩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分类意识。加强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环节的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重点任务。
按照省政府考核指标要求,2022年5月1日实行朝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朝阳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朝阳市双塔区实现9个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龙城区政府完成2个街道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朝阳市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到20%以上。
(二)责任分工。
1.各县(市)区政府要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根据各县(市)区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规划,逐步实施;双塔区政府完成9个街道垃圾分类全覆盖、龙城区政府完成2个街道示范片区创建工作,达到省考核标准,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0%。各县(市)政府分别完成2个街道示范区创建工作。
2.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指导推动县(市)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年内实现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
4.市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推进、监督、指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办公区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5.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指导有害垃圾中属于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环境管理工作。
6.市商务局负责鼓励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收运、处理、回收利用专业化、一体化运营;指导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研究可回收垃圾源头减量;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合理布局回收网点。
7.市教育局负责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形成“小手拉大手”“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
8.市发改、自然资源(规划)、财政、工信、民政、农业农村、科技、卫生健康、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方案,加强对本行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
9.市环境集团负责朝阳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技术指导的实施单位,与双塔区、龙城区政府共同完成垃圾分类工作。
10.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具体工作,指导、督促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二)开展示范创建。各县(市)区要以街道为单元,逐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广至全市。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按中央、省有关精神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资金纳入政府预算。同时,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在报纸、电台、电视台、自媒体开设专栏,普及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实现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的转变。
(五)加强考核督导。将此项工作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重要内容,纳入对县(市)区、各成员单位绩效考评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定期考核、排名、通报,督促各地、各部门切实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附件:1.朝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朝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五年滚动计划
3.2022年朝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清单35附件3:垃圾分类
附件1:
朝阳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谢卫东 市 长
副组长 陈芩丽 副市长
成 员 张玉荣 市政府副秘书长
刘敬华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巨海燕 市教育局局长
高 鹏 市科技局局长
王国民 市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田 野 市公安局副局长
孙 平 市民政局局长
刘文俊 市财政局局长
邰晓明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厚春华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杨 明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树清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安海江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局长
薛大新 市商务局局长
王永辉 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局长
张庆贺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于仁礼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王 毅 市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夏志国 市环境集团董事长
付宗义 北票市政府市长
张殿成 凌源市政府市长
石万田 朝阳县政府县长
陈景泉 建平县政府县长
张秀伟 喀左县政府县长
李鸿雁 双塔区政府区长
李大为 龙城区政府区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安海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朝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五年滚动计划
(2021—2025年)
一、2021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到2021年年底,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朝阳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制定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五年计划;朝阳市双塔区50%以上街道建成分类示范区;朝阳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15%以上。
(二)重点任务。
1.制定工作方案。各地制定本地区2021—2025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报送朝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备案。同时,制定并向社会公布生活垃圾具体分类目录和投放指南。
2.促进源头减量。依法制定快递业绿色包装地方标准,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落实塑料污染治理有关规定,倡导“光盘行动”,旅游、住宿等行业推行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推动绿色采购、绿色办公。
3.加强回收平台建设。推动生活垃圾清运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摸清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底数。
4.加强分类投放收运管理。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具备末端处理能力的地区配备专门的分类运输车辆运送垃圾,建立垃圾收运台账管理制度,做好重大疫情等应急状态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
5.推进分类设施建设。设置简便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装置,合理布局居民社区、村庄、商业和办公等各类场所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桶站等设施设备。垃圾焚烧项目开工建设。省财政支持的乡镇垃圾填埋场、乡镇垃圾中转站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6.推动习惯养成。强化社区党建的引领作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服务、监督机制。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中小学学生对分类知晓率达到100%,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50%以上。
7.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制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根据国家考核办法,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完成垃圾分类立法工作。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22年5月1日起推进施行朝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朝阳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朝阳市双塔区9个街道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龙城区政府完成2个街道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居民小区、相关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双塔、龙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0%以上;各县(市)政府分别完成2个街道示范区创建工作,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
1.限制过度包装。严控商品过度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引导实体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规定,加强产品包装回收处置。
2.健全回收网络。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向社区延伸,增强可回收物交售的便捷性,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体系融合。建立对低值可回收物的补贴制度。
3.提升收运能力。具备条件的地区升级改造现有生活垃圾转运站,配足、配齐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加强垃圾运输车辆作业信息、行驶轨迹等实时监控。开展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收运秩序整治。
4.推进处理设施建设。垃圾焚烧项目与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开工建设。
5.加强服务保障。鼓励产品生产、实体销售、快递、外卖和资源回收等企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主动开展社会服务。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形成一批研究成果。
6.推动习惯养成。中小学学生熟悉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80%以上。组织学校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依托现有垃圾分类设施,开展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各县(市)区至少建立1处宣传教育基地,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习教育活动。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到2023年年底,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双塔、龙城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各县(市)至少有50%街道基本建成分类示范片区。逐步建立配套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居民小区、相关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5%以上。
(二)重点任务。
1.建立分类标识制度。推动各类商品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设置醒目的垃圾分类标识,标明垃圾分类类别,以便公众快速分辨、准确投放。
2.加大回收利用力度。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转型升级,统筹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物品交投网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中分拣中心和集散场地。
3.推进处理设施建设。垃圾焚烧项目与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设施完工并投入使用。
4.持续发挥学校作用。中小学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100%,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青少年志愿服务或公益活动。
5.加强技术攻关。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装备研发和集成示范应用,有效解决小型焚烧处理、焚烧飞灰处置、渗滤液处理、厨余垃圾处理等问题。注重研究各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
6.完成地方立法。结合我市实际,推动完成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或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修订工作,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法治约束能力。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到2024年年底,双塔、龙城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各县(市)完成75%以上的街道基本建成分类示范区。市建成区居民小区、相关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
(二)重点任务。
1.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实现各类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使用可循环、可再生、可降解等有利于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产品。
2.实现“两网”融合。生活垃圾清运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有效融合。推行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处理,促进循环利用。加大对可回收物的收集、资源化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垃圾分类处理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
3.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改进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研究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产品应用,打通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出路。
4.推进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从生活垃圾分类到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鼓励在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融合发展,提高处理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化信息化技术在垃圾分类全程体系中的应用,加强垃圾治理的科技支撑。
五、2025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年底,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全市基本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二)重点任务。
1.发挥示范引领。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力争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2.建立处置基地。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综合处置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统筹处理各类垃圾。
3.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推进,取得良好效果。基层党组织持续深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4.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通过各种形式,报道五年来建成区和县(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取得的积极成效,总结宣传一批成功经验,树立典型,鼓励先进。
5.形成社会共识。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
6.健全长效机制。详细梳理五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7.全面进行总结。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大会,系统总结五年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各地先进做法,年底前形成一批具有特点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