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市工信系统按照“数字经济建设年”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园区建设、二级节点应用、5G基站建设等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
一是线上线下培训。举办线下培训2场、线上培训1场,参训500人次以上;“云分享”外地100户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视频给每户规上企业。二是线上线下调查。线上问卷规上企业数字化诉求,聘请专家团队深入企业现场指导,指导企业包装数字化改造项目,做好向上争取准备。三是指导企业上云。制定《朝阳市工业企业上云指导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什么是企业上云”“到哪儿上云”“云产品”和“服务目录”等指导企业做好上云工作,并得到了省工信厅领导的认可。
上半年,全市已经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41户,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建成指挥中心28个,包含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链入平台设备300余台/套,新建小程序及APP终端17个,企业上云总数超过了150户。还有在建数字化改造项目36个,预计新增指挥中心2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以上,上云企业17户,新建小程序及APP终端12个。
——鞍钢朝阳钢铁。发挥国企引领作用,打造“极致集约”的数智管控中心,整合炼铁区域和能源管控中心全工序31个分散操作室,实现炼铁和能源一体化管控,加快推进“大量数据”到“大数据”、“单一集成”到“系统多维”、“代替人操作”到“代替人思维”“三个转变”,实现能源流、物资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
——凌源日兴矿业。通过5G技术应用,实现矿区地面、井下5G通信网络覆盖,井上井下“一网通”,并建设与其配套的矿山采掘、运输、通风、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过程的智能化附属设施。
还有新都黄金、明宇化工、航天凌河等企业,建设投入大、动作快、改造效果明显,随时可作为样板对外展示。
数字园区建设情况
为避免数字园区“花架子”“空壳子”,我局邀请专家深入各园区实地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共同探讨研究如何把数字园区建设好。目前,各园区正按照“六化”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当中,除产业生态化需要长期推进建设外,其余“五化”功能均已初步投入使用。各园区均采用“1+N”建设模式构建了智慧园区IOC智慧中心,即“一个指挥中心平台+多个管理模块”,通过GIS或数字孪生(3D建模)手段实现了园区一图总览,并搭建了园区经济运行、安全应急、能源管理、环保监测、园区招商模块,个别县区增加了智慧党建、科技创新、智慧水务、疫情防控等模块。7个省级开发区平台共接入企业107户,接入各类设备274台,接入各类摄像头314个,接入各类仪器仪表242台,正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尤为突出、特色鲜明的“数字园区”有:
——北票市:在去年12月28日现场会后,前端接入企业总计已接入7家,又规划建设了智能物联综合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OA协同办公等功能,逐步将上线运行,同时对重点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细建模。
——凌源市:重点建设了园区能源云平台,通过已接入的企业能源数据,用AI算法对企业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帮助园区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能源管理服务。目前在已接入园区的36家企业中通过测算有17家企业具备降费空间,潜在降费空间在196.8万元,园区通过大数据模型查看降费分类的占比情况,帮助企业定制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朝阳县:在智慧水务管理方面实现了园区内企业用水智能化,监测进出水管道总长56公里,水表井50座,智能水表、电磁阀、数据采集器各88个,可实施查看企业用水、园区污水处理情况。
——龙城区:搭建了科技创新板块,通过集中展示、信息发布、在线答疑、数据分析、交易转化、无纸化申报六大功能,实现了集“政产学研用”于一身、创新资源和技术要素集聚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
二级节点平台建设方面
以“促进应用、覆盖行业、服务企业、提高解析、全程追溯”为目标,多次与紫光云对接,并向县(市)区工信局及企业下发《关于组织企业接入二级节点平台的通知》《朝阳标识解析综合服务平台入驻指南》,组织企业入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新增实名注册企业46户,平台注册企业达52户,覆盖24个行业,标识注册量359万条、解析量431万条。
推进5G基站建设方面
积极与通管办沟通,帮助解决基站建设中的用地、选址问题,并下发《通信信号未覆盖情况调查表》,对园区及急需信号覆盖的地方优先建设基站。上半年,新建开通396座,总量达2305座,年底能超额完成全年新增900座的目标任务。
数字企业招引方面
龙城区前行58科创数字经济产业园,现已入驻数字企业25户,并且运行良好。“大连众晖科技”落户双塔区注册“朝阳博众科技”(注册资本5000万元),并与朝阳师专完成校企合作签约,为我市培养学校数字经济人才,后期还将面向工业企业开展在岗人员培训,便于企业数字化管理。“沈阳安新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落户龙城区58科创产业园,注册名“朝阳融新智能工业科技(辽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