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朝阳市司法行政党员干部职工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市直机关工委部署要求,主动请战、就地转身、无私奉献、共克时艰,以行动之笔,在党旗红的底色上,用司法蓝绘制静默状态下的生动画面,为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居家办公的“工作达人”
为保障朝阳市司法行政工作有序推进,静默期间,市司法局党组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主动与省厅各处室及市直各部门做好对接,落实居家办公政策。居家办公听起来很闲适,但事实上却是格外的忙碌。自10月9日起,律师工作科干部刘磊,就开始了居家办公生活。静默期间既要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又要兼顾好各类家务劳动。在上级部门的动员组织下,他主动对接社区,成为了一名“战役”志愿者,白天忙碌于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深夜他独自坐在书桌前撰写各类文字材料。居家静默的7天,他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撰写了各类材料10余篇,接打业务电话近百次,完成各类相关业务工作若干。同样居家办公的还有孙夕淼、宋海生、杨志冲等多名司法行政干部,他们用坚守诠释了履职尽责,他们用行动展现了使命担当。
为切实做好静默管理,防止人员流动,广大志愿者需要参与管控值守工作。司法局年轻干部孙中娇,作为一个平时走夜路都会害怕的小女生,在抗疫工作中化身“女汉子”,担负起夜间巡逻值守工作,她说“群众的安危给了我勇气,心中的使命给了我力量。”
任劳任怨的“扫码大白”
在疫情防控一线,最辛苦的非“大白”莫属,满身的汗水、深深的勒痕、模糊的视线、冰冷的双手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局办公室靖冉作为志愿者,成为了一名核酸采集扫码“大白”。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岗,于深秋的寒风中坚守岗位。集中采集结束后,对于小区内行动不便的住户,他主动请缨上门采集。静默管控的7天中,他已不记得自己扫了多少个“健康码”,更数不清自己工作了多少个小时,但他记得党旗下的誓言,记得司法行政人的担当。面对群众的一声声“谢谢、辛苦了”,他笑着说“这可是难得的减肥机会,效果可好了。”
带病上岗的“新保安”
局机关财务工作人员闫会莹,虽身体有恙,但她“轻伤不下火线”,第一时间主动向社区报到,一直参与志愿服务至今。她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当“保安”,站在大门前的她,自豪的道“守好这个门就是守护这座城,守好这个门就是守好疫情防控的一道防线,我这个‘保安’可是非常值得。”
身着“红马甲”的“搬运工”
柴米油盐酱醋茶,最是人间烟火气。静默管控期间,日常生活必需品保障是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通过商超、市场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足量的蔬菜、米、面、油等生活急需品,但如何完成“最后一公里”、如何有序交付到人民群众手中,是一道新的考题。我局王恰、张昆、贾洪超等干部,作为“红马甲”志愿者,化身“菜农”和“搬运工”,将一个个“蔬菜包”高效有序的送到人民群众手中。
永不褪色的“老党员”
市强戒所四级高级警长李梦秋离退休仅十余天,面对疫情防控,这位老同志却像个年轻人一样“饱含激情”。静默开始后,他第一时间联系所在银河社区,加入志愿者队伍。从核酸采样到封控管理,从看门值守到建言献策,经过连续7天的战斗,他已成为社区抗疫“全岗通”。他向小区居民悉心解读政策,从思想根源上安抚群众的焦虑惶恐心理;得知社区垃圾堆积,他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协调处理;针对采样点位置设置问题,他积极建言献策......有人问他,还有几天就退休了何必如此卖力,他说“大家都在努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跟快不快退休没关系,就算退休了也是共产党员,一辈子的共产党员!”
支援一线的“助理员”
选派到光明社区任“大党委”助理员的司法局干部刘倩华,在疫情防控期间,与光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同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坚守岗位。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参与排查“扫楼”工作、宣传防疫政策措施、分发居民生活物资.....社区防疫工作的各个场景中都能找到她的身影。她与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志愿者、退休老党员、退役军人、热心群众,同心携手、并肩作战,尽力扎牢本辖区的疫情防控网。静默期间,她及时收集居民诉求并汇总上报,努力做好防疫隔离和服务保障工作。社区工作人多事杂、事无巨细,防疫一线工作更具有挑战。刘倩华表示,她愿意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奉献青春,践行一名司法行政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每一个“绿码”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坚守和努力,司法行政系统的党员干部职工作为全市抗疫大军的一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用自己的担当尽力守护着一方平安。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接下来,朝阳司法行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政策,主动完成各项防疫任务,以夙兴夜寐之勤、一往无前之勇,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