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新时代大讲堂在朝阳举办
7月13日,“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新时代大讲堂活动在朝阳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传承与溯源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视频致辞,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致辞。辽宁省副省长郭彩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单义,市委副书记、市长谢卫东出席。市领导琚慧敏、李显通参加。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7位嘉宾发表精彩演讲。

新时代大讲堂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日报社、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朝阳市委、朝阳市政府承办,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开讨论,旨在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展示中华文化风采和我国在世界文明起源研究方面的突出成果,聚焦红山文化,展现辽宁在推动中华文明探源、世界文明起源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辽宁故事。

李群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传承发展重要论述,树立“大考古”思路,转变工作理念、治理方式、发展模式,谋求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深化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系统揭示中国古代社会面貌和历史发展规律。要深化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完整准确地讲好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秉持开放包容,积极参与人文领域全球治理和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构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进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和博物馆交流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表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实践是一脉相承的。中国自1985年签署《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一直在公约的实施中发挥领导作用,积极与其他缔约国和相关方分享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进入下一个50年,《世界遗产公约》仍然适用,遗产保护并不只是保护过去,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包括探索和实践新方法、新理念,以应对全球挑战并将世界各地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曲莹璞表示,中国日报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打造国潮国风全媒精品,拓展传播平台,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他提出,要系统宣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向世界展示古代中国;要生动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世界诠释现代中国;要深刻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世界描绘未来中国,让世界认知认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刘慧晏表示,辽宁历史悠久、文脉悠长,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辽西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震惊世界,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真正的考古证据。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山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宣传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切实推动联合申遗工作,持续挖掘红山文化丰富内涵,深刻认识红山文化重要价值,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大讲堂上,郭大顺、安来顺、梅里·马达沙希、贾笑冰、艾伦·麦克法兰、张剑葳、石花姐等从事历史研究、文明探源、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方面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了他们对世界文明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问题的真知灼见,以及关于红山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向观众献上一场文化知识盛宴。 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中国日报社,辽宁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相关部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赤峰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考古专家和中省直媒体记者参加大讲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