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全力抓落实 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8-14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

编者按: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扣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立足主责主业,主动适应新形势,自觉履行新使命,聚焦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保持严厉惩治、强化震慑的同时,持续深化标本兼治,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取得实效,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北票市纪委监委

扎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北票市纪委监委紧扣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四个紧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盯优化营商环境,从严从实抓长效。北票市纪委监委按照《辽宁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要求,坚持立足职责定位,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跟进监督、做实监督。成立监督检查组,采取明察暗访、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相关科室联合开展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加强与北票市营商局沟通协作,运用《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移送反馈办法》,规范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移送工作。年初以来,围绕8个方面监督重点,共接收问题线索33件,党纪政务处分14人,组织处理7人。

紧盯推进“阳光三务”,突出重点抓实效。北票市纪委监委锚定全面推行村级“阳光三务”目标任务,本着“线上、线下、贴心”工作理念,毫不动摇地坚持深入抓、持续抓、用力抓,让服务人民权力、惠及群众政策在阳光下运行。北票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主动作为,组织相关科室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公开事项,理清开展“三务”公开工作思路和方向。通过选取试点乡镇(街),由点及面推广“三个一”工作方法,把“贴心”理念贯穿于村级“阳光三务”全过程。截至目前,平台已接收群众反馈问题16条,研判问题线索9条,均已核实了结,并向群众作出回复。

紧盯基层“微腐败”,一刻不歇抓整治。全省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开展以来,北票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把“微腐败”大清扫工作作为今年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对上级纪委监委交办的第一批130件“微腐败”案件全部落实领导包案,明确信访室牵头,相关室组配合,严格按照《全省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上下联动,强力督办,层层传导压力,统筹化解矛盾,确保工作质效。截至5月末,第一批“微腐败”案件全部办结,办结率100%,立案33件,处分及组织处理93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36万余元。

紧盯金融改革化险,主动作为抓担当。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开展以来,北票市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监委决策部署,以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层层压实责任,成立金融工作专班,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坚决、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党员干部追究相关责任,截至目前,立案8人,处分5人。

凌源市纪委监委

高质量推进工作落实

凌源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高质量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两手抓”同向发力助力营商环境。一是派驻推动、部门联动抓问题。十个派驻组按辖区单位职责,针对八大重点领域逐一梳理营商廉政风险。监督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交叉明察暗访2轮次,累计发现问题193件,已解决86%。走访企业125个,收集企业诉求问题156件,已协调解决94%。二是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查案件”。开通营商环境问题处置“绿色通道”。累计处置线索21件,立案13件13人,党纪处分3人,组织处理2人,移送检察机关2人,收缴违纪资金70.78万元,责令退还企业20万元。

“两条线”同步推进打造“阳光三务”。一是“正向线”推动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村级“阳光三务”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督促各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依据自身主责主业分解任务。纪委常委分责包片压实部门责任、协作区督导责任。各乡镇街、村对照指导口径,落实公开直接责任,推进各村(社区)公开栏按要求规范设置。选定好村级(社区)、乡镇街层级管理员,组织现场学习线上APP指导口径。二是“反向线”强化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制订《凌源市纪委监委开展“阳光三务”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将“阳光三务”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定期督导,明察暗访机制,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对未达到相关要求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对因弄虚作假等造成的恶劣影响,严肃追责问责。

“两步走”持续深入开展“微腐败”大清扫行动。一是查深查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制订《凌源市纪委监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方案(试行)》,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包案制度强化统筹指导。实行“每周汇总、半月调度、一案一报告”机制,采取台账管理等措施抓实跟踪督办,确保每个案件查深查细查透。现已全部完成55件问题线索的初核及复查复核工作。二是积极推动化解信访矛盾。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构建信访部门、属地党委政府协同化解机制,协同做好信访人的思想教育解释工作,做到合理诉求处理到位,政策法规解释到位,切实利益问题关心到位。

“两阵地”相融互促打造高质量廉洁文化。一是面向委内推动廉洁文化春风化雨。以机关走廊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扮靓廉洁文化走廊,现已上墙廉洁文化图板77块;设立“廉政图书阅览室”,打造纪检监察干部内强素质“加油站”;组织举办两次家庭助廉恳谈会,以家风促作风,系好家庭助廉“安全带”。二是全面覆盖渲染廉洁文化良好风气。以“凌源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每日及时分享纪检监察工作动态等内容,“全天候”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组织全市年轻干部参加“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主题征文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积极发挥本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优势,以展示廉洁主题剪纸涵养廉韵;鼓励年轻干部接力讲解廉政教育展馆及文化墙,传递奋进正能量,弘扬廉洁好风气。

朝阳县纪委监委

全力提升质效服务保障发展

朝阳县纪委监委主动适应新形势,自觉履行新使命,立足主责主业,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信访减量退位。对业务内信访举报,以“双降”为目标,以开局即决战的劲头,着力化解一批重复、疑难、复杂的信访举报和群众诉求。今年以来,朝阳县纪检监察机关接收信访举报总量138件,同比下降77.8%。对业务外信访举报,逐件明确督办领导、督办部门,并于每周一、周五跟踪信访问题化解情况,三次召开信访矛盾化解督导推进会,全面督导信访局和责任单位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化解信访矛盾。截至目前,朝阳县重点重复访问题13件、“万件化访行动”案件52件,已全部化解,化解率100%。

全力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攻坚行动。县纪委监委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1号文件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做到省市县步调一致、聚焦重点一致、工作目标一致。年初以来,朝阳县纪委监委通过“12345”政务服务平台移交、巡察和明察暗访、接收信访举报、企业反馈等渠道,共发现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问题63个,其中已督办解决问题61个,转问题线索12件,立案8件。

全力开展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朝阳县纪委监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责,严肃查处案件,在案件查办中汇总新思路,探讨新战法。截至目前,朝阳县纪委监委第一轮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涉及问题线索共计183件,全部办结,其中立案4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及组织处理50人,涉及乡科级干部3人,办结率100%、成案率22.4%、满意率80.9%。查实的匿名举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14件,查否的匿名举报为干部澄清正名33人次,本人不需要组织澄清正名26件,化解信访问题8个。

全力推行“阳光三务”工作。一是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全县村级“阳光三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调度会机制,召开全县村级“阳光三务”工作推进会,明确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二是压实各级党委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职责,各乡镇结合实际制订乡一级推行“阳光三务”实施方案,精心选拔乡、村两级公开信息录入员和审核员。三是强化监督,确保实效。县、乡两级纪检监察组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阳光三务”落实情况开展单独检查或联合检查,实行首访负责制,将反映问题解决数和群众满意度作为各乡镇场(街)推进“阳光三务”的重要考核指标,以“三务公开”的实际成效确保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建平县纪委监委

聚焦重点确保取得新突破

建平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聚焦“五项重点”,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强化举措,服务中心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取得新突破。

聚焦专项监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巡察开篇,采取“常规、营商环境专项”方式,对11个县直单位党组织开展政治巡察,发现审批权应放未放等问题27个。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主线,开展明察暗访15次,发现问题21个,全部反馈整改。以查办有影响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为重点,着力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截至目前,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立案6件11人,下发通报1期。

聚焦金融安全深化金融领域反腐。实施三步推进,靶向发力剑指金融领域腐败。开展金融领域不良贷款清收行动,通过“一函两谈”“一案一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清收措施。召开主动投案自首警示教育大会,采取精准化、差异化、特色化方式积极开展动员,现已主动投案5人。深挖彻查破坏金融秩序背后的腐败问题,对不良贷款中存在的利益输送,以及金融系统内部人员内外勾结、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截至目前,已立案13人,留置2人,收缴违纪资金91.9万元。

聚焦民生民利深入整治“微腐败”。着力构建领导包案、定期调度、上下协调联动、信访问题化解和动态销号五大机制,推动“微腐败”治理常态长效。历时5个月,首批189件“微腐败”信访举报件已全部办结,其中立案45件,结案4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1人,成案率23.8%,实名反馈满意率80.2%。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6份,督促整改问题24个。

聚焦公开透明全面推行“阳光三务”。规范公开标准,统一公开的内容、标准、时限、格式,确保数据全面准确、规范及时。规范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同步公开,全县30个乡镇场街294个行政村(社区)共建立公示栏300余块,微信公开群335个。规范监督管理,村(社区)固定一名公开信息录入人员,乡镇场街固定一名审核员,县直部门固定一名监管员,拧紧责任链条,提升公开质效。

聚焦贯通协同完善基层监督体系。充分整合基层监督资源力量,深化“组区”联动监督、联合办案、探索大数据办案。在对各基层党组织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的同时,对乡镇场街纪(工)委监察办公室进行目标责任考评,一体推进“两个责任”落实。进一步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交、协作会商等制度,将各方面监督成果纳入党内监督渠道,不断提升基层监督综合效应。

喀左县纪委监委

正本清源巩固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喀左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对标对表,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尽锐出战,惩贪治腐,监督护航,着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巩固涵养喀左良好政治生态,确保工作实现新进展取得新成绩。

深化实化政治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胸怀“国之大者”,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护航“十四五”开局起步,围绕市委“六个显著提升”“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开展“三篇大文章”持续监督。面对今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爆发、反复出现严峻复杂形势,县纪委监委闻令而动,成立20个督导检查组,既当监督者志愿者,又当宣传员服务员,发现问题148个,全部督促整改完成。深化实化政治巡察,突出“三个聚焦”,启动县委第三轮巡察,对12个县直单位开展“常规、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发现问题92个。

扛起审查调查主责主业,以案件查办推进标本兼治。牢固树立以“案件查办为中心”的工作基调,牢牢扭住案件质量生命线,截至目前,共处置问题线索357件,立案267件,党纪政务处分184人,组织处理32人,采取留置措施6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收缴违纪违法资金208万元。坚持从严从实从快,“三类问题”发生率处于全市较低水平。坚持端口前移,着力推动信访矛盾化解,做到“三到位一处理”。截至目前,接收信访举报141件,比去年同期下降39%;重复举报14件,占检举控告11%,实现“双下降”。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着力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扎实开展“微腐败”大清扫,“拍蝇”不止步,“扫尘”不停歇,细口径筛查信访举报线索146件,现已核查结束,立案43件,党纪政务处分73人,组织处理52人,答复实名举报86件,满意70件,立案率

达29.4%,满意率达81.4%。积极推行“阳光三务”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县纪委监委起草的《喀左县关于全面推行村级“阳光三务”的工作方案》,进行全面规范、系统指导,使“阳光三务”走上规范化透明化轨道,保证集体“家底”清、干部“箱底”明、群众“心底”亮。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猛药去疴疗病提升治理效能。全力推进金融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出重拳”深挖彻查破坏喀左金融环境背后的腐败问题、责任问题。金融系统立案16人,留置5人,党纪政务处分3人。深挖彻查破坏营商环境背后的腐败、作风和失职失责问题,构建联动监督工作机制,共处置问题线索21件,立案10件,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2人。统筹抓好民生领域、农田灌溉井建设使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专项整治,均取得务实效果。

双塔区纪委监委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双塔区纪委监委紧紧围绕落实中央纪委及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扎实工作,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继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一是多渠道搜集问题。采取深入基层座谈、调研、暗访以及受理举报等方式,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建立问题清单。上半年共走访企业44家,调阅材料203份,个别谈话36人(次),受理信访举报2件,建立问题清单12个。二是及时解决问题。对列入清单的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对有关问题,通过纪检监察建议书和“三色监督函”形式及时反馈至相关责任部门,跟踪督办,同时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处置“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明察暗访16次,立案4件,处理2人,发放“三色监督函”3份,诫勉谈话2次。三是启动专项巡察。对营商、市场监管、工信、商务、住建等与营商环境联系紧密的9家区直党组(党委)开展常规巡察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微腐败”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双塔区纪委监委通过深入基层调研、约访、领导包案、“室组地”联合办案、交叉办案、提级办案、与“阳光三务”同步推进等多措并举,对“微腐败”案件全面细致梳理、认真分析研判、缜密核查复查、严肃查办快结,确保违纪违法问题得到查处。截至目前,共接收省纪委监委交办件86件,现已全部办结。其中立案2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人,组织处理13人,收缴违纪资金3.3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63.66万元。

大数据助力审查调查。双塔区纪委监委强化数据赋能,推动大数据与审查调查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办案课程培训和认真研读《纪检监察实战讲解》,树立大数据思维;通过市区联动“大练兵”,培养“用数据”的能力;通过“数战宝”,推动全案件应用。从数据收集、用户申请、全案应用等多个角度推动大数据应用工作落地生根,助力审查调查工作“智慧升级”。截至目前,共指定数据分析员6名,申请“数战宝”用户6个,编印《“数战宝”操作手册》100本,召开调度会10余次,结合案例编写演练试题8道,参试人员56人(次),成功运用大数据手段办案8件。

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一是聚焦疫情防控最新要求,跟进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共开展监督检查19次,检查单位81家,发现问题5个,发放提醒函2份。二是紧盯重要节点,随机深入有关单位、公共场所、机关食堂、公车管理等部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进行突击检查,现已下发提醒函286份,共发现问题4个,立案1件,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制度3项。三是发挥特约监察员作用,今年又重新制定完善了《双塔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工作制度》等5项工作制度,对特约监察员工作进行规范,为特约监察员有序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

龙城区纪委监委

全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向好

为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全会精神落地生根,龙城区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三举措”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向好,巩固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正风肃纪再加力。龙城区纪委监委以夯实主体责任、提升监督质效、直抵问题根源为主旋律,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提档升级。成立4个专项监督检查组,着力查处营商环境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直指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效率低、吃拿卡要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用严督实导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利用“移动谈话室”收集线索,发放宣传单提高群众知晓率,设置举报箱拓宽诉求渠道,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的营商环境。对线索具体的问题直查快办,对查实的问题坚决纠正、问责到人,做到以强监督推动强监管,以强问责推动强震慑,便民、高效的效果凸显。

聚焦“阳光三务”、日常监督再强化。龙城区纪委监委以“阳光三务”为抓手,治理基层“微腐败”,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切实解决因为不公开产生的误解、分歧、矛盾及腐败问题。龙城区纪委监委调研选取了通过开展“三务公开”实现“零访村”的七道泉子镇上河首村为试点,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标准、时限、格式,使公开数据全面、准确、及时,专门制作《“阳光三务”让村民心明气顺》纪实片,并在省、市、区新闻媒体进行推介。运用“末端工作法”,以协作区为依托,以镇纪委为主体,以监察工作联络站为“探头”,采取三级联动的方式,对“阳光三务”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随机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导跟进,确保解决到位,倒逼村级权力规范运行。为全面推动“辽宁阳光三务”上线使用,龙城区纪委监委对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管理人员进行“辽宁阳光三务”平台培训,使全区三级管理人员熟悉掌握系统信息录入操作流程,确保信息录入规范准确,为有力有序开展“辽宁阳光三务”系统信息录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大数据智慧赋能、模式提质再增效。龙城区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单位调研、行权分析,开展数据建模工作。已建立行政处罚、社区矫正、失信人员等5个数据模型。按照省纪委监委数据建模不能重复的总体要求,区纪委监委以财源和行权为突破口,对接区财政局相关股室,按资金来源、惠及范围、补贴金额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确定以区农机局的农机具购置补贴为数据建模方向,与公安、营商环境等相关部门调取农机具补贴数据信息,为模型分析提供完整的补贴基础数据。按要求上报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数据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动案件审理工作智能化,在监督执纪中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进一步提升办案工作效率。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龙城区纪委监委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持续深入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为继续谱写时代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