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新闻发布会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发布日期:2023-09-05 10:46:59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2023年9月5日)


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全力以赴推动“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谭立波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朝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市发改委作为指挥部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定量目标、建立推进机制,形成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的落实举措,确保了新突破10个方面60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在做好调度推进工作基础上,我们重点承担推动投资增长、先导区建设两方面工作,下面我向大家作以简要通报。

一、全力以赴推动投资增长

1-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7亿元,完成序时进度53.7%,同比增长3.4%。全市开复工项目达到977个,其中新建333个、续建644个,开复工率82%。亿元以上项目378个,占比38.7%,完成投资203.3亿元。今年,全市已纳入省重大工程清单项目11个,总投资12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亿元,已开复工项目8个已完成投资7.9亿元。

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年初即召开“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破年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采取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朝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向上争取攻坚战。同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破年”领导小组,出台了行动方案、制定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共同抓招商、抓项目的制度体系,先后组织省、市两级集中开工活动。二是深入落实专班推进机制。按照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市政府督查室、发改、统计等部门定期进行调度研判、联合开展督查核查。建立市政府分管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工作机制。“项目管家”服务制度在各县(市)区得到有力落实,且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本土化创新”的可喜局面。三是不断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围绕“五大安全”“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国省重大战略,紧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一般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各专项支持领域,以及省本级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全力谋划争取一批前期手续完备、建设条件成熟的高质量项目,发改系统已争取到位资金17.5亿元。四是持续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围绕全市谋划打造的8大产业集群、17条产业链和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会同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积极参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招商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二、全力以赴推动先导区建设

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朝阳的全新历史定位和历史任务,也是推动朝阳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打造辽宁开放合作西门户和新增长极的战略举措。我们围绕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三大基地”,结合《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78项重点任务,为更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推动市域间对接交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朝阳区、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推进建立合作机制。7月26日,北京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带队赴我市考察交流,签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二是推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以京津冀地区市场为导向,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全市生产的37%的蔬菜、42%的花卉、24%的食用菌、45%的猪肉和60%的鸡蛋供应京津冀地区。三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实施31个风电光伏项目,已开复工项目27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4个。龙王庙抽水蓄能项目平洞工程1320米探洞和地质勘探钻孔全部完成,预可研报告、三大专题报告顺利通过国家水规总院评审,移民规划报告已完成,正在开展核准前准备工作,力争10月份开工。燕山湖抽水蓄能项目已启动可研阶段平洞探洞和地质勘查工作。四是推动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北京朝阳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市成功搭建联合推介平台。旅游“一卡通”年票售卡量28197张,景区游览85622人次。举办“天鹅节”、全省“龙舟比赛”、“凌源百合节”等文旅节庆活动260余场。全市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和同比增长15%以上,接待京津冀地区游客人数增长15%以上。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作为全市经济综合部门,市发改委要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当先锋、作表率。

一是要全面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我们要抓好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高质量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强化经济运行研判,确保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完成预期目标。二是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围绕全年开复工1200个项目目标,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实施。紧盯国家和省产业支持方向、重大生产力布局,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专项资金,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三是要狠抓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围绕打造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区目标,加快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项目实施,推动光伏组件等产业项目建设,真正发挥出清洁能源产业对实施三年行动的支撑作用。四是要着力推动先导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强与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等深度融合对接,加快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围绕各县(市)区优势产业发展,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五是要积极推动“双碳”工作。坚持目标导向,指导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稳定降低能源消耗,严格把关项目节能审查,确保完成我市能耗“双控”任务。六是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政府建设,做好价格管理、价格监测工作,高质量完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全力保障电煤、天然气供应安全。

总之,市发改委将以实际行动落实三年行动各项任务,为朝阳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我就通报这些,谢谢大家!

锚定科技创新目标任务 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注入科技力量

市科技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庄维多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任务,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所有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均完成“双过半”,为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谋划。牵头制定《朝阳市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三年工作安排和2023年工作计划》《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突破行动清单》,明确三年工作目标及工作举措、今年任务安排以及3个方面保障措施,实施清单化管理和推进。

(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已组建“辽宁华祥锆系列材料产学研联盟”等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8家,“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3个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类产学研联盟获省后补助奖励。组织“北票宏晟机械—大连理工大学成果对接”等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3次,实现登记技术同成交额6.9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9.6%;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05项,完成全年任务61.7%。

(三)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48家,完成全年任务的99%,全市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19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家、分两批申报雏鹰瞪羚企业24家。推进凌源市东远农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2023年度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第一批计划项目资金支持300万元。

(四)实施“揭榜挂帅”“带土移植”科技项目。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30余次,组织征集“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50项,入省库项目38项,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5项、完成全年任务62.5%,其中,申报省级项目7项。实施“带土移植”项目10项、完成全年任务50%。辽宁省亿联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多元金属复合高速钢轧辊研究及应用”等4个项目入围省兴辽英才计划“带土移植”重点项目。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团19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36人次,完成全年任务53.6%。

(五)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我市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企业争创省级中试基地,组织申报“辽宁省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19家,其中,辽宁鹏达高性能轻量化数字化铸造中试基地成功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辽宁朝阳沈化新能源化工与材料中试基地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培育对象,北票宏发同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博士工作站。开展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评估整改工作,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子午线轮胎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中心获评优秀等次。

(六)做好项目谋划争取工作。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园区谋划科技项目,积极主动与省科技厅开展对接,建立项目储备库,征集包装质量好、体量大、牵动力强的科技项目争取资金政策支持。截至目前,争取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计划专项300万元;辽宁省新型创新主体后补助计划专项140万元,辽宁省提升类联盟后补助计划专项60万元;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计划专项190万元,合计690万元。

(七)持续优化创新环境。结合“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工作,深入一线帮助北票二道沟金矿等5家企业解决“采矿深度扩界”等实际问题13项。科技担保公司新增业务68笔,发放贷款金额1.36亿元。利用政务公开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活动。组织召开科技政策培训会,围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和科研诚信等广受关注的政策热点进行解读,现场发放各类科技政策资料200余份,深受企业好评。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盟榜带”建设。以构建创新联合体为目标,促进科技型企业同大学、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加强重点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体,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提升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全年实现新增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5个以上,实施“揭榜挂帅”项目40项、“带土移植”项目20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亿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次以上。

(二)狠抓增量保住存量,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强化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催生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生成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一批研发水平高、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企业重点培育,生成雏鹰瞪羚企业。对已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力保原有高科技企业不掉队。全年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雏鹰瞪羚企业25家以上。

(三)做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重点建设一批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引进人才团队等一系列工作,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全年争取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

(四)加大科技服务力度,打造优良创新环境。充分利用“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以及“主题教育”重要契机,开展送服务到企业活动,着重宣传解读科技创新惠企政策。完善“朝阳无距科技”等网上服务平台功能,开通“朝阳市科技局”网站,提供更多线上科技政策信息服务。


咬定目标 乘势而上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市工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邵麟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市工信局履行产业结构推进组牵头责任,从“百亿产业基地”打造、工业项目建设、工业数字化、绿色体系建设、企业梯度培育等方面着力,通过深入企业包保服务、出台惠企利企政策等措施,实现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现将具体情况发布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深入包保。发挥工信7个县(市)区包服分专班的作用,常态化逐企深入走访调研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通过现场座谈推进会、数字化转型峰会、行业培训会、专家免费诊断服务等方式为50余户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指导服务;为40余家单位提供了免费的绿色体系建设培训指导。

(二)出台政策。出台了《关于支持朝阳市工业企业“留员工、稳生产、开门红”的十条措施》《朝阳市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案》,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首季“开门红”奖励政策。

(三)合理规划。根据新的发展形势,结合省有关要求,对全市重点产业进行了梳理,规划了“9个产业集群+4个其他产业”的工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其中相对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5个,分别是现代钢铁冶金、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汽车无人机及零部件和非金属材料;战略新兴产业集群4个,分别是清洁能源、电子、数字和特色装备制造;继续培育壮大的产业4个,分别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和纺织服装。

二、取得成果

(一)“百亿产业基地”加快打造。500亿级钢铁冶金产业基地,1-7月份产值实现全年目标的53.7%。其中,凌钢实施技改项目12个,朝阳钢铁实施技改扩能项目61个。200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产值实现全年目标的67.4%。有色金属产业实施项目18个,非金属产业实施项目60个。100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产值实现全年目标的58.8%。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2个,完成投资12.86亿元。100亿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重点实施风电光伏项目31个,整体建设进展较为顺利。

(二)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主要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和工业战略新兴成长型“一县一业”以及重点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全市工业项目建设。1-7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1.8亿元、同比增长1.4%。

(三)数字化赋能逐步提升。我市数字化赋能升级企业总量达197户。喀左县被确定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全省15个)、海辰宠物食品被确定为“5G全连接工厂”(全省20家),龙城区矿联网被确定为第三批辽宁省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制造单位20家。实现了省绿色制造体系申报四个方向全覆盖,申报数量达历史新高。

(五)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指导符合条件企业分层次申报。获批创新型中小企业5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户。净增规模以上企业9户,规上企业户数达到425户。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市工信局要紧紧咬住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以上,工业固投增速10%以上,工业数字化改造100户以上”的目标,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强工业生产运行。加强调度监测,对111户亿元以上企业特别是24户省监测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服务。支持增速较快、形势较好的企业抢抓市场、稳产多产。推进9户新升规企业加快释放产能。

(二)加强工业项目建设。围绕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一县一业”、工业数字化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重点,牢牢把握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抓实现有企业技改扩能。

(三)加强工业提质增效。从工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企业梯度培育三个方向加速工业提质增效,继续帮助企业争取各项有利政策。

谢谢大家!



全力以赴抓招商促消费扩开放 奋力推动商务工作“三年行动”取得新突破

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金海欣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围绕着三年行动工作任务,市商务局坚持目标导向,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商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4项商务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十四五”序时进度。

一、商务指标稳中有进

(一)社零额方面。2023年计划完成340.1亿元,同比增长10%。1-7月限上零售额实现63亿元,同比增长9.1%,总量全省第6,增速全省第4。

(二)招商引资方面

1. 引进内资。2023年引进域外资金计划完成378.5亿元,同比增长10%。1-7月实现251.18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6.4%,同比增长14.7%,总量全省第8,增速全省第11。

2. 引进外资。实际利用外资计划完成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88%。1-7月实现2250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5%,同比增长667.9%,总量全省第6,增速全省第3。

(三)进出口总额方面

2023年计划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8%。1-7月实现39.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5.5%,同比增长17.4%,总量全省第9,增速全省第3。

二、具体举措

(一)大力促进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明确“21+7+N”活动框架,按照“一主多辅、多点开花”原则,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80余场次,投入促消费资金850万元,拉动消费9亿元以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辽宁新闻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分别集中报道部分活动盛况,营造了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拓展市场,激发外贸活力。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3个,建成省级国际营销网络(海外仓)项目2个。利用广交会、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吸引外贸外资企业,有实绩进出口企业数量突破200家。培育引进跨境电商主体15个,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提高出口额。培育一批服务贸易企业,推动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合作,带动全市劳务输出和货物、服务、技术、输出。

(三)实施园区能级提升工程。1-8月,7个省级开发区引进域外资金预计实现148.8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3.47%。新建道路5.5公里、供热供暖管线8公里、给排水管网24公里、架设电力线路10.72公里,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推进凌源经开区、柳城经开区、建平经开区、喀左经开区与常州市4家开发区建立了共建关系,北票经开区、建平经开区、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吉林省4家开发区达成合作共建关系。

(四)打造产业招商集聚地和高质量项目承接地。

年初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深圳、长三角、京津冀等6次大型招商活动,共洽谈推进项目108个,其中签约46个,签约额278.32亿元。1-8月份,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请进来”“走出去”招商328次,洽谈推进项目661个,其中市党政主要领导41次,洽谈推进项目190个。

(五)实施现代物流业培育工程。立足打造辽冀蒙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商贸物流降本增效,研究下发了《朝阳市2023年推动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前已推进建设规模5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18个,其中新建6个、续建12个,本年计划投资19.95亿元,已完成投资2.03亿元。

(六)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召开3次外贸企业培训会,组织36家企业参加重点展会和活动22次,新开拓市场16个,达成意向成交额3000万美元。支持浪马扩大对巴基斯坦投资200万美元,赴日韩、香港开展境外招商活动2次,洽谈推进项目14个,签约4个。新备案外资企业5户,同比增长66%,合同外资额1492万美元,同比增长56%。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虽然我们尽全力完成了三年行动各项阶段性任务,但对照高质量发展需要,还存在着消费内生动力不强、重点行业企业支撑减弱、招商储备项目减少、外资进资潜力不足、开发区产业链不完善、综合竞争力不够等问题。接下来,市商务局将围绕内贸平稳运行、招商引资突破、开发区提质增效、对外开放招大引强四方面内容,继续推进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举办主题促消费活动40场次以上,筹备大连、北京展销会,巩固消费回暖态势。二是组织开展珠三角招商周、辽洽会、京津冀、欧洲等国内外招商活动5次以上,提升招商项目质量和数量。三是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提高开发区产业集聚度。四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亚欧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开拓新市场。推动五丰英国海外仓建设,推进喀左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新增跨境电商主体3家,激发外贸潜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