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新闻发布会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 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发布日期:2023-09-13 11:24:02

“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振兴

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2023年9月13日

 

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当好开路先锋

朝阳市交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郭威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现将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向上争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资金难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年初以来,已争取到位资金20.62亿元。凌绥高速公路建设(朝阳段)截至目前征迁工作均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 36.4%。改善城镇化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高质量干线交通网络,计划实施干线公路维修改造109.8公里,目前形象进度为85%,危桥改造26座,形象进度为85%。迎宾路工程实现通车运行。积极推进什家河坝上路建设,全长12.1公里,桥梁1座,目前桥梁工程已完成。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农村公路进村入户、乡镇双通道、行政村双车道改造、产业、资源、旅游路建设工程,第一批计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87.9公里,目前形象进度为70%,危桥工程48座,形象进度为71%。

(二)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交通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作用,专班制推进,网格化管理,提高全市道路运输指标。1-8月份,全市客运量291万人,同比增长11.6%,旅客周转量1665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2.2%;全市货运量3527万吨,同比增长3.4%,货物周转量57534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9.2%。加快场站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完成“喀左城乡一体化示范县”项目建设,待交通部验收;完成凌源交通枢纽项目设计修改、喀左浴龙谷客运站项目行业审查工作;北票、建平客运站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农村客运站招商合作项目5个,维修维护农村候车亭107个。加快推进凌绥高速建设进度,做好筹备秦沈高速前期工作,积极融入辽宁省综合立体交通通道建设,将我市打造成陆海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

(三)发展绿色交通,着力推进美丽朝阳建设。加快公共交通提质升级进程,推动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全部上线运营,大力推进绿色交通运营中心建设,目前已实现停车及充电功能。制定下发《朝阳市铁路沿线外部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和重点整治内容,认真组织整治工作,督导各县(市)区完成各类环境整治问题226处。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完成温拌沥青路面79公里,实施完成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10公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现公路施工中所有运输车辆覆盖运输并洒水降尘。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国省干线整治村屯75个,绿化补植乔木4334株,维修完善附属设施1526处,整修路基1401公里;农村公路绿化394公里,路基整修1300公里,处置病害2.3万平方米,维修桥梁20座,治理村屯路15处。

(四)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升交通执法效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和“微腐败”专项整治行动,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朝阳市交通运输局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实施不予处罚案件42件。全面落实执法信息公开,处罚信息552条,许可信息256条。开展执法教育培训,培训578余人次。扎实开展治超工作,累计出动交通运输执法人员5610人次,执法车辆2253台,检测认定超限超载车辆2458台次,卸载货物10.89万吨,审批超限运输许可475件。全市依法依规开展“一超四罚”,共处罚装载源头企业18家、停业整顿货运企业12家,处罚非法改装货运车辆307台、无证营运货车146台、吊销一年内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超过3次的货运车辆18台。加大路政执法力度,全面排查各县(市)区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高立柱广告牌198个,拆除6个,更换版面30个,粉刷柱体19个。全市干线公路累计处理路巡事项667件,立案71件,清除非公路标志446个、堆占179处1968平米、办理路政许可47件。强化运政执法工作,维护良好的运输市场秩序。累计处罚案件485件,处理出租投诉举报案件2500余起。深入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运输联合督查检查,检查企业9家,车辆152台次。排查成品油运输企业13家,车辆169台次,从业人员372人次。

二、下步安排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部署,找准交通运输工作服务保障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在交通系统落地见效,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当好开路先锋,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一是全力做好项目谋划争取。积极跑部进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力争在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稳增长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前期工作保障,破解用地难题,积极向省厅报送项目,做到成熟一批上报一批,行业评审通过一批推进一批,实现重点项目不断档、投资不停步。

二是全力推动在建工程实施。针对年度任务目标,落实政策和资金保障,全力实施推动。解决凌绥高速(朝阳段)项目征迁遗留问题,协调乡镇街全力配合工程施工。积极推进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强化工作调度,做好质量、安全以及进度控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三是全力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加快公共交通发展进程,积极推进绿色交通运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大行业治理力度,持续跟进高铁沿线外部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强化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良好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进展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侯岩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号角,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部署,以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为引领,以建成“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为主线,聚焦八条全产业链延伸拓展,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7.3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1.09万亩,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60亿斤。

——争取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30.9万亩、资金4.5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4.06万亩、建成9.56万亩。

——20万亩的国家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在喀左县落地,争取资金1亿元,玉米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年增产2000万公斤。

——争取产粮大县奖励、生产者补贴、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政策资金9.7亿元,大田玉米保险承保面积534.27万亩。

(二)设施农业建设势头不减

——设施农业新开工1.92万亩,完工1.44万亩,完工面积全省最大。设施蔬菜、花卉、食用菌、棚果产量分别达到155.47万吨、2.03亿枝、4.85万吨、2.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14.2%、10.8%、7%。

——通过政策性资金拉动多元化投入,3226万元生产设施条件改善资金(占全省资金量的65%)以及2.06亿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占国省衔接资金比例40%)投向设施农业,撬动金融贷款、社会资金投入8.3亿元。

——新建10亩以上的规模小区249处、面积1.7万亩,占比88.5%。番茄、黄瓜、食用菌、棚果等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生产基地达到23个。

——凌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龙城区联合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加快建设,带动全市花卉、食用菌生产面积同比分别增加28.4%、7.5%。

(三)畜牧全产业链发展稳步推进 

——东方希望、喀左宏发、韩伟蛋鸡、茂源肉牛4个养殖大项目陆续投产,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2%,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678.1万头、121.7万头、508.5万头、1.17亿只,同比分别增长3.9%、9.2%、6.1%、14.2%。

——五县(市)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地位进一步巩固,实现国家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覆盖。争取畜牧业发展资金2.43亿元,生猪调出大县、肉牛增效提质、肉牛产业集群等5个项目资金量居全省首位。

——传统养殖业向食品工业蝶变取得初步成效,宏发、盛鑫、希波、柏慧燕都等预制菜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宏达肉牛、鑫枫羊业的对外合作扎实推进。

(四)项目建设、集聚区发展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市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2个,完成投资12.86亿元。

——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145家,主营业收入103.07亿元。喀左县和北票市集聚区争取省级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4000万元。

——年初以来,全市赴北京、山东、福建等地农业招商44次,签约项目43个。疫情后,农业农村系统首次在山东烟台举办食品工业专题招商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8个。

(五)“四个一”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

——形成了《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四个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1个先锋村、10个精品村、100个示范村、1254个整治提升村建设行动。市委、市政府拿出5000万元,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326个。

——实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落实“1+3”工作机制,争取以奖代补资金1980万元,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3.5万吨,新建高标准农村户厕310座,完成村庄绿化4.21万亩,安装路灯6780盏。

——北票、凌源各获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资金2000万元。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84个。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抓好粮食作物田间管理和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检修、调配农机具,保证秋收需求。同时,指导各地适时晚收,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确保完成2万亩任务基础上,力争再增加2000亩。

——推进畜牧业稳定发展。抓好畜禽产能调控工作,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915万头、147万头、689万头、2.7亿只。

——强化农业招商引资。把食品工业招商作为重中之重,年底前再举办一次农业专题招商会,推动朝阳由农产品大市向食品工业大市转变。

——实施集聚区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北票市打造百亿级集聚区,凌源、喀左、龙城打造五十亿级集聚区。

——扎实推进“四个一”美丽乡村建设。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督导、年度考核”,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美丽乡村样板。

 

守底线 抓发展 促振兴

市乡村振兴局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世刚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2023年以来,全市乡村振兴部门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将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作为工作主线,各项举措稳步推进,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衔接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下面,我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更加健全。一是在全省率先自加压力开展收入下降脱贫人口调研。逐户建立台账,深入分析收入下降原因,并制定了针对性增收措施。二是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5-6月份组织排查人员1.56万人,入户走访29.3万户,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100%全覆盖,新识别监测对象105户、302人,发现解决存在问题124个。三是继续实施精准帮扶。对已脱贫家庭、易返贫致贫家庭学生继续落实从学前到高中(中职)阶段零负担政策、新考录大学生一次性资助政策。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医保帮扶对象执行“三重保障”政策,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完善住房和饮水安全监测长效机制,确保问题动态清零。四是组织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开展业务培训,对1.3万名网格员做到培训全覆盖。

(二)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更加规范。一是落实“1233”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组织各县(市)区完成扶贫项目资产清查工作,对新增的衔接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纳入资产后续管理范围,截至8月底全市扶贫资产达到2486项、原始价值25.2亿元。二是深入推进问题整改。针对省第三方反馈问题和审计发现问题,督促各县(市)区已采取有效措施按时限完成整改。三是落实资产保险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对重要的经营性资产购买商业保险,目前因灾受损的16项资产已陆续得到理赔。

(三)产业和就业帮扶举措更加有效。一是帮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巩固发展“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产业基地、户有稳定项目”四个全覆盖。截至8月底,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共实施产业项目282个,使用衔接资金4亿元,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及配套设施建设、到户项目占比为71%。开展科技帮扶,与专家顾问组建立联系,为帮扶产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注重打造帮扶产业品牌,已培育特色品牌、商标35个。组织评选带动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100家,帮扶产业持续提质升级。二是持续加强就业帮扶。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完成3.96万人,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完成省定指标的109%。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推送689家企业的1.3万条高质量就业信息。开展赴大连返岗复工“点对点”活动,组织农村劳动力安全有序返岗复工。

(四)乡村振兴学校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新挂牌学校1所、学堂2个、学点2个,今年已办培训班62期,培训4876人。按照“县级基地侧重全面振兴、乡级基地侧重主导产业、村级基地侧重具体项目”原则,打造县乡村三级培训基地。朝阳县创建了以电商直播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学校。

(五)有效衔接政策措施更加完善。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已投入衔接资金5.6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72亿元、省级资金3.3亿元,占全省资金总量的26%。市级投入资金809.69万元、县级投入资金5500万元,乡村振兴系统计划实施项目377个。二是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新增小额信贷361户、1794.4万元,累计发放4.3亿元,贷款规模和获贷率均位列全省第一。三是强化社会帮扶力度。413支驻村工作队和1239名工作队员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在“消费帮扶新春行动”中,34家市直单位采购农副产品203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等174万元。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聚焦守底线,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落实“23551”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年底前开展动态管理。对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每户落实1-2项针对性帮扶措施。

(二)聚焦抓发展,着力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1.持续壮大扶贫产业,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收益分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销对接等方式实现联动带农,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2.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巩固就业规模,注重务工数据质量,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抽查务工数据。

3.推进“1233”扶贫资产管理模式。持续开展“回头看”,市、县两级加强对扶贫项目资产的监管,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4.健全完善防贫保险、资产保险机制。做好保险认定和理赔工作,及时防范和化解脱贫人口返贫致贫风险,增强扶贫项目资产的抗风险能力。

(三)聚焦强支撑,优化帮扶政策供给。持续优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持续优化低保、医保、教育等领域保障政策。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巩固扩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规模。办好乡村振兴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学堂和学点。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