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新闻发布会
2023年朝阳市人民政府第十六次新闻发布会(加快水利事业发展 助力朝阳全面振兴、异地就医 让群众在异乡更有“医靠”)
发布日期:2023-10-27 09:49:10

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第16次

(2023年10月27日)


加快水利事业发展 助力朝阳全面振兴

朝阳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关春锋

 

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2023年市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牢记嘱托,拼搏奋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今年全市水利工作情况:

一、向上争取资金实现新突破

截止9月末,争取水利资金8.7亿元,其中省以上资金6.7亿元,其他资金2亿元,审核通过地方政府债券项目8个,总投资28.35亿元,申请专项债9.76亿元。

二、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创新实施十家子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堤防填筑1.4公里,完成4座橡胶坝的主体结构工程和主河槽防渗48万平方米。完成河道清淤26万立方米、地面清表50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预计2024年完成工程建设。

二是全力推进朝阳西部供水工程建设。该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是辽宁水网“四干十脉”工程之一。该项目的建设,对于解决朝阳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制约瓶颈、提升水资源支撑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已于9月19日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向凌源、建平城区供应优质地表水,有效缓解西部地区资源型缺水难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三是加快建设北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工程覆盖8个乡镇、68个行政村,受益人10.7万人。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1.99亿元,预计2023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当地乡村供水保障能力。

三、水利基础保障作用显著提升

一是完成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落实四级包保责任人7737人,实现全市1380个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约7500条次,修订完善5大类预案520个方案,开展应急演练12次,开展隐患排查1570处。全市共储备46类、2570万元防汛抗旱物资。组建支援队伍56支,抢险队伍146支。同时,维修病井1336眼,清淤灌渠31.4公里,积极应对旱情。

二是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实施农村供水工程32处,新增受益人口1.06万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668处,惠及27.79万人。

三是完善灌区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争取灌区建设项目资金6369万元,实施灌区维修改造项目7个,完成1座水库除险加固和56座小型水库维修养护。

四、水生态治理逐步向好

一是以河长制为抓手推进河湖治理。全市各级河长巡河6.2万余次,解决问题1073个。开展四个专项行动,整改“四乱”问题57个,清理河湖垃圾22.56万立方米;打击非法采砂、涉河案件21起;实施新建和续建河道项目20个,治理河道408公里。

二是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坡耕地、荒山、沟道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3平方公里。

三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工业和服务业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完成农业灌溉“以电折水”计量体系建设,推动双塔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大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奋力开创朝阳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要全力争取资金推进规划实施。持续推进“两手发力”,多渠道融资,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开展水利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水网建设规划编制,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水利项目。

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什家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强施工督导、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把控,高质量谋划和实施生态、绿化、亮化等建设内容。全力配合推进朝阳西部供水工程建设,强化监督,加大协调力度,推动项目顺利开展。

三是要扎实做好防汛保安全工作。全面实施病险库闸除险加固、加快推进河道治理工程、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构筑“库堤结合、疏挡并举”的防洪安全体系,强化流域防洪调度,整体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

谢谢大家!


异地就医 让群众在异乡更有“医靠”

市医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朝阳医保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朝阳市异地就医有关政策。

参保群众在参保地--朝阳市以外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的行为就是异地就医。近年来,朝阳市医疗保障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国家、省医疗保障局的工作要求,坚持政策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便捷,基本实现了异地就医备案、结算规范便捷,持续提升了我市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我市共有264.1万人参保,其中职工56.52万人,城乡居民207.58万人。截至2023年9月,我市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5.38万人次,直接结算率达到86%,切实提升了异地就医便捷度,让群众在异乡更有“医靠”。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异地就医人员的类别。

异地就医人员主要分两类,一是长期居住人员。主要是指长期在参保地以外工作、居住、生活的参保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等。异地长期居住人员登记备案后,备案长期有效。

二是临时就医人员。主要指因病情需要转诊就医或因工作、旅游等原因临时在异地停留的参保人员,包括异地转诊就医人员、异地急诊抢救人员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有效期6个月,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其次,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市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主要途径。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长期居住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辽事通、朝阳市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线上备案。同时也可通过各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线下备案。

二是异地转诊人员,可直接通过我市有转诊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转诊手续,参保人员无需再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

三是非转诊非急诊人员,今年起,我市全面开通临时外出就医免申即享自动备案服务,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参保人员在异地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临时外出就医住院时, 无需自行办理备案,即时享受自动备案和直接结算服务。

接下来,介绍一下办理异地就医后患者住院的报销比例。这里主要分两种情况:

一是长期居住人员。长期居住人员办理备案后,在就医地就医结算时,不降低报销比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起付标准、支付比例等与参保地待遇是一样的。市医保局积极推进异地长期居住人员“两城一家”服务,即办理异地长期居住备案人员,可在备案的就医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无需在就医地和参保地之间往返办理,解除了群众垫资、跑腿的后顾之忧。

二是临时就医人员。这类人员办理异地转诊备案的,报销比例在本地待遇基础上降低10%。非急诊非转诊人员报销比例在本地待遇基础上降低20%。急诊抢救人员、我市参保的大学生在异地就医不降低报销比例。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异地就医的结算方式。

患者异地就医主要有两种结算方式:

一是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在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时,通过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进行费用直接结算,只需支付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医保支付费用由医保部门与医药机构进行结算。相当于参保群众在医院结算时就进行了医保报销,不需要垫付费用后再拿纸质发票回参保地报销。

二是手工结算。参保人员因故无法直接结算的,可以个人全额垫付后回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申请手工报销。

下一步,市医保局将进一步完善管理统一规范、业务协同高效、服务精准便捷、监管严密有力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同时,我们也将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异地就医服务水平,努力让群众享受更便捷、更温馨、更满意的医保服务!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