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新闻发布会
2023年朝阳市人民政府第十八次新闻发布会(1.2024年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有关情况说明 、2.朝阳市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发布日期:2023-11-13 10:11:46



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第18次

(2023年11月9日)

 

2024年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有关情况说明

市教育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陈中华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多年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中考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社会高度关注,2024年又是疫情后正常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的首考,家长们尤其关心,也很想了解这方面信息,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一、关于考试内容与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最主要的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是必考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考试内容包括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健康教育实际操作、基础体能考试和专项技能考试四部分,并赋予竞赛加分。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满分 60 分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分为30分过程性评价、30分终结性评价。

二、关于过程性评价

内容包括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健康教育实际操作两部分,并赋予竞赛加分,分值为 30 分,其中:七年级满分 10 分,八年级满分 10 分,九年级满分 10 分。过程性评价由学生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具体日程由各校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学校要在每学年将每个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成绩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的监督。公示结束后,由学生本人、任课教师签字后学校留存并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查。九年级下学期,学校要将三个学年过程性评价最终成绩报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过程性评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共计24分,每学年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上、下学期分别为 4 分,其中运动技能及基础体能3 分、学生日常体育课出勤率 0.5 分、上课参与度 0.5 分。七、八、九年级学生每学期在指定的考核项目中选择 2 项参加运动技能及基础体能学校测试,其中要在篮球、足球、排球中必选 1 项,例如九年级上学期需要在50 米、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足球运球绕杆、篮球绕杆运球、排球传垫球中选择两项,篮球、足球、排球必选1项参加测试,在其他项目中选择一项,按测试成绩获得对应分数。  

健康教育实际操作共6分,七、八、九年级各 2 分,每一项实际操作满分为1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考核内容依据国家卫健委、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体育与健康》教材等确定。七年级主要是心肺复苏术、眼保健操,八年级主要是擦伤的处理方法、闭合性骨折的处理方法,九年级主要是脉搏的测量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竞赛加分指的是学生参加校内、区(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体育竞赛,按照《朝阳市初中学生体育竞赛加分管理办法(暂行)》有关规定计入学生当年所在年级个人得分。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成绩按年度分别计入各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总分。上学期成绩+下学期成绩+本年级竞赛加分=学生的年级成绩,超过年级总分的,按年级总分计算,未达到年级总分的,按实际得分计算。竞赛的加分标准是,参加国家级及以上竞赛,凡经过省级选拔参加国家级竞赛,计10分。参加省级竞赛的,各项目(集体或个人)获得前三名计5分,第四名至第六名计4分,第七名至第八名计3分,第九名以后不计分。参加市级竞赛,各项目(集体或个人)获得前三名计3分,第四名至第六名计2分,第七名至第八名计1分,第九名以后不计分。参加县(市)区级竞赛,各项目(集体或个人)获得前三名计2分,第四名至第六名计1分,第七名到第八名计0.5分,第九名以后不计分。参加校级竞赛:各项目(集体或个人)获得前三名计1分,第四名以后不计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竞赛指的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联合主办获经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意的比赛。

三、关于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指的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统一测试,内容包括基础体能考试和专项技能考试两部分,分值为 30分。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基础体能考试分值为 20 分,包括必测项目共10分、选测项目共10分。基础体能考试男生项目有3项,必测项目1项,为1000 米跑,选测项目2项,其中,在投掷实心球、引体向上项目2选1,在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50 米跑项目3 选 1。女生项目有3项,必测项目1项,为800 米跑,选测项目2项,其中,在投掷实心球、1分钟仰卧起坐项目2选1,在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50 米跑项目3选1。

专项技能测试为10 分,在足球运球过杆、篮球行进间运球投篮、排球传垫球 3 个项目中任选 1 项。

终结性评价采取集中测试的方式进行,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考区分别组织实施,初步计划在5月份进行。

实施好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要指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让运动成为习惯,让阳光充满校园。




 

朝阳市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世刚

 

各位领导、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就全市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效进行通报。

一、创新“23551”防返贫监测帮扶模式,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朝阳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阵地,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责任重大。2021年,我市创新“23551”防返贫监测帮扶模式,以“零返贫、零致贫”为目标,按照农户主动申报、网格员摸排、行业数据比对三条主线发现和识别易返贫致贫人口,设置五个步骤进行认定,划分五类户进行管理和帮扶,把好风险消除这一个出口,建立起闭环管理的制度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划分防返贫监测网格1.3万个,坚持每月一次走访摸排,每年两次集中排查,对识别认定的监测对象,每户都精准落实了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3551”作为典型模式,在全省进行了推广,并申报全省制度性创新成果。2021年12月被《中国乡村振兴杂志》专题刊发推广,2023年3月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题刊发报道。

二、紧盯“两高于”目标,持续开展帮扶,脱贫群众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进入过渡期,我市紧盯国家乡村振兴局提出的“两高于”目标,加大产业、就业等帮扶力度,全市脱贫人口就业3.96万人,就业规模保持全省第一,继续发展到户项目,用好公益岗、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政策,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到2022年底,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861元,收入金额在全省位列第四,高于本地农民收入增速7.3个百分点,相比于2020年增长32.3%,相比于2015年增长341.5%,脱贫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巩固和提升。

三、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衔接资金投入得到切实保障

过渡期以来,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近三年得到中央和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亿元,市县财政在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投入力度不减,市级每年投入不低于6144万元、县级每年投入不低于9500万元,衔接资金投入额度全省第一。仅2023年,向上争取中央和省衔接资金总量达到5.4亿元,其中,首次成功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000万元。我市积极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贴息小额4.56亿元,扶持7502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到户项目,贷款规模和获贷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

四、持续壮大帮扶产业规模,脱贫群众增收能力不断增强

我市以实现“四个全覆盖”为帮扶产业发展目标,一以贯之推进落实。2021年以来,省以上衔接资金用于支持帮扶产业发展的比例逐年提高,已从50%以上增长到2023年的60%以上,投入规模全省第一。各县(市)区围绕自身特色优势产业,注重延长帮扶产业链条,建设种植基地305个,新建养殖项目140个,实施农产品加工项目18个、冷库仓储项目9个、物流项目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13个,所有产业项目都与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能够稳定促进增收。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2023年全市评选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100个,逐个编号挂牌管理,为帮扶产业提质升级打造出一批良好样板。累计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商标35个,“龙鸟”鸡肉、“恒天勤”鸡蛋、“杠头沟”粉丝等知名度逐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五、创新“1233”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源头活水

经过逐年资产清查和确权登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形成扶贫项目资产2486项、原始价值25.2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年收益达到1.3亿元,扶贫资产规模和收益量均为全省第一,所有资产都逐项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资产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我市创新“1233”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模式。从2022年起,我市积极探索引入资产保险机制,防范化解扶贫资产风险。截至目前,各县(市)区针对重点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投保,已有39项因自然灾害等损坏的资产陆续得到理赔。

六、持续开展驻村和定点帮扶,切实做到摘帽不摘帮扶

一是及时调整市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32名市级领导联系帮扶31个乡镇。二是继续选派驻村工作队。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413支、1239人,其中,市级选派185支、555人。三是积极发挥第一书记作用。选派第一书记890人,其中,市级选派323人。2021年以来,全市驻村工作队及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5714万元,协调投入资金28047万元,帮扶物资折算1943万元,购买销售扶贫产品2051万元。

七、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学校建设

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推进乡村振兴学校建设。一是整合培训教师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建立市级教师储备库,入库教师232人,面向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致富能手、驻村干部、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青年毕业生等群体开展培训。二是建设教学基地,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县级基地侧重全面振兴、乡级基地侧重主导产业、村级基地侧重具体项目”原则,县级为学校,乡级为学堂,村级为学点,打造县乡村三级培训基地。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化培训内容。北票市设在一、二、三产融合的永椿教育实践基地,朝阳县创建电商直播基地,建平县建在“四一美丽乡村”先锋村万寿街道小平房村,喀左县建在集鲜花种植、设施农业、光伏发电、红色党建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典型基地水泉镇“润泽花海”。截至目前,全市挂牌乡村振兴学校5个,学堂7个,学点7个,共开办培训班 191 期,累计培训12668人。

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继续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四个不摘”,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目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有新突破。

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