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我市科技工作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聚焦“着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催化更多新质生产力,努力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
在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方面,推动龙头企业与省内外大学院所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学院所融合对接,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参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体系,贯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企业培育”链条,推动集群式创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开展“小规模、点对点、精准化”校企对接活动。今年计划新增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5个以上,实施“揭榜挂帅”项目40项、“带土移植”项目20项,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10次以上,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70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1亿元。
在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培育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催生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生成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研发水平高、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企业重点培育,生成雏鹰瞪羚企业。对已有高新技术、雏鹰瞪羚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今年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培育雏鹰瞪羚企业30家以上。
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引进大学院所成果、技术,建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个性化技术难题,深度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大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面向行业内提供创新成果二次开发、项目中试熟化、中试成果验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鼓励企业拓展创新空间,到创新资源富集特别是创新人才集中、创新基础条件优越的地区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今年力争新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以上。
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方面,建设创新成果供给和需求线上发布平台,定期征集和发布有关内容,让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和企业的创新需求“双向奔赴”。建设创新成果线下撮合对接平台,发挥科技创新事务服务中心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特色主导产业,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匹配度,邀请专家团队深入园区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
在引育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积极争取省科技特派团重点围绕蔬菜、杂粮、花卉、食用菌、果树、畜牧、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新产品研发、建立产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为我市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积极开展省科技专员“千人进万企”活动,围绕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引导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服务我市企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在朝转移转化。今年将柔性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1000人次。
此外,我市将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出台“着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地”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成果转化撮合对接活动,全面调动企业参与成果转化积极性;全力打造优良创新生态,落实好科技型企业各类优惠政策,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政策和创新典型宣传,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征、朝阳特色的创新文化,倡导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