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科函〔2024〕17号
关于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21号提案
答复意见的函
尊敬的孙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将答复意见函告如下:
一、完善创新驱动顶层设计
为打造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我市将出台《着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地政策措施》,用以支持开展成果转化撮合对接活动,建立健全以成果转化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主要是对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绩效评价优秀等次的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绩效评价优秀等次的市级产学研联盟,给予后补助支持;对初次认定和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奖励;对市级“带土移植”人才团队项目、“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给予项目推进资金支持。支持建设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并给予运维资金支持,大力开展成果转化撮合对接活动并予以经费保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并保障专家评审等工作经费。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打造良好成果转化生态环境。鼓励各县(市)区制定出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配套政策,全面调动企业参与成果转化积极性。
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我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重点科研项目。2023年,我市推动47个项目成功争取省以上科技资金支持2310万元,增长44.55%。争取省科技特派团19个,数量列全省第一,其中2个省科技特派团获“朝阳英才计划”资金奖励,38个“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需求项目列入省厅重点科技项目库,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计划项目3个。今年,我市不断引导研发投入能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聚焦冶金铸造、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联合省内外大学院所,针对企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实施“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专精特新”高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深入推动科技金融工作,今年上半年,按照《关于报送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备选企业名单与数据的通知》要求,组织我市513户科技型企业和规上工业填报科技创新再贷款信息,征集科技创新再贷款需求企业44户,贷款需求11.4亿元。
三、培育科技型企业群体
目前,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038家、高新技术企业207家、雏鹰瞪羚企业118家,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提前2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下一步,我市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培育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催生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生成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一批研发水平高、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企业重点培育,生成雏鹰瞪羚企业。同时,对已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力保原有高科技企业不掉队、少掉队。2024年,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培育雏鹰瞪羚企业30家以上。
四、构建多样化产学研合作机制
2023年,我市深入推进我市企业同省内外高校院所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合作方式,建立创新联合体,新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5个,其中新增省级联盟23家,新增数量排在全省第3位,市级联盟总数达到251个,省级联盟达到89个。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我市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内外大学院所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学院所融合对接,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通过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参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体系”,贯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企业培育”链条,推动集群式创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积极开展“小规模、点对点、精准化”的校企对接活动,适时召开座谈会,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2024年,实现新增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5个以上,实施“揭榜挂帅”项目40项、“带土移植”项目20项,举办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10次以上,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70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1亿元。
朝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