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科函〔2024〕21号
关于市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151号提案
答复意见的函
尊敬的王学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拓展校企合作的建议”已收悉,现将答复意见函告如下: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2023年,我市深入推进我市企业同省内外高校院所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合作方式,建立创新联合体,新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5个,其中新增省级联盟23家,新增数量排在全省第3位,市级联盟总数达到251个,省级联盟达到89个。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我市龙头企业加强与省内外大学院所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学院所融合对接,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通过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参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体系”,贯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企业培育”链条,推动集群式创新。建立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个性化技术难题,鼓励学生和企业员工参与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市将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对接我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通发展的生态系统。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专业“调停转增”,增设一批服务产业发展的新型专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达标工程,推动县级职教中心转型发展,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把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配齐专业教师。推广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深入推进“1+X”书证融通,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支持校企合作开发新型教材。落实省“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工程”,建设2所省级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5个优质专业,培育50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 2个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100名市级职教名师、300名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
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人才引育平台。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型企业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上同大学、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加强重点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提升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建设开放共享、满足全生产链实习实训需求的综合型实训环境。建立学校、师生与国外双向交流合作机制,主动聚焦省、市振兴发展新格局,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各国教育合作交流的频度深度。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有条件的院校与企业携手“走出去”,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吸引国外优秀教师、科研人员来朝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四、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我市将出台政策措施,用以支持开展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支持建设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并给予运维资金支持,大力开展成果转化撮合对接活动并予以经费保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并保障专家评审等工作经费。建立健全以成果转化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对市级“带土移植”人才团队项目、“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给予项目推进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打造良好成果转化生态环境。
五、优化监督与评估机制
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教育督导问责制度,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建立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与教育决策和执行相协调的督导制度。开展常态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督政督学。完善督学准入制度。加强督学队伍培训。
朝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