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朝阳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8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4-05-15


朝科函〔2023〕7号

 

关于对朝阳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86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徐海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朝阳市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校企间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创新主体规模逐步壮大,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为我市补齐创新基础薄弱短板、破解创新资源匮乏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构建创新联合体,科技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促进科技型企业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上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提升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新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6个,其中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2家。

(二)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项目,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支持科技型企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凝练“高精尖缺”技术需求,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实施科技项目91项,9个项目获得省“揭榜挂帅”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累计争取国、省科技资金3000余万元。

(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型企业成长率。通过引导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加大高科技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夯实科技型企业苗企培育基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7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9家,“雏鹰”“瞪羚”企业达到87家。

(四)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鼓励创新基础好、行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企业建设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企业引进创新人才、开展研发活动提供平台,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全市各类科技研发服务平台达到95个,其中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5家。

(五)实施“带土移植”项目,强化创新人才引育。深入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结合科技招商,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学院所、科技型企业优势科技资源,结合我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积极鼓励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工程师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携科技成果来朝创办企业,引进一批域外高水平创新团队和创业团队。全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250人次,“带土移植”项目72个,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团45个。

(六)打造优质创新生态环境,加强创新激励政策支持。以支撑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制度性成果创新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制度性保障,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创新体系。“十四五”以来,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朝阳市“揭榜挂帅”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办法》《朝阳市“带土移植”项目管理办法》《实施“朝阳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政策措施》。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以构建创新联合体为目标,促进科技型企业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上同大学、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措施,加强重点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体,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提升整体科技创新水平。

(二)狠抓增量保住存量,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强化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催生科技型中小企业。对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生成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企业重点培育,生成雏鹰瞪羚企业。对已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力保原有高科技企业不掉队。

(三)做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重点建设一批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引进人才团队等一系列工作,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育青少年科学家潜质。加大科技政策和科学知识宣传力度,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线上线下科技宣传教育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导向。

                   

                朝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1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