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阔步迈进
发布日期:2024-09-27

  编者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通过抢抓机遇、苦干实干,推动朝阳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七位,同时,全市政治生态不断向好,文体旅事业蒸蒸日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汲取奋斗力量,砥砺奋进前行。为全面展现我市75年来在各方面各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全市上下实现朝阳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奋进力量,本报今起陆续推出全市发展成就报道,敬请关注。

  草莓种植是建平县深井镇的主要产业。该镇从2003年开始引导群众种植草莓,2016年-2020年草莓种植规模已达到100亩,主要品种为日本红颜99草莓,主要集中在章吉营子和康家两个村。截至目前,该镇已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草莓生产基地,亩产量较“十三五”时期提高了20%,以前种植玉米每亩毛收入1156元,现在种植草莓每亩毛收入达到14万元,收入较种植玉米增长了121倍。这是我市农业生产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

  朝阳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得天独厚,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朝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总体部署,锚定建设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地目标,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以项目为中心、项目为王,扎实推进肉蛋鸡、生猪、牛羊、蔬菜、花卉、食用菌、杂粮、果品、蜂蜜九条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和“四个一”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动朝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今日的朝阳,“三农”尽开颜,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农村经济欣欣向荣,农业生产生机勃勃,农民生活蒸蒸日上。

  2023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248.3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和全国平均水平(4.1%),占全市GDP的23.8%,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17%,连续四年稳居全省三甲。2024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93.3亿元,同比增长5.3%,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79.45万亩,其中玉米562.38万亩、谷子53.36万亩、高粱41.28万亩,粮食产量30.245亿公斤,居全省第3位。其中,谷子产量1.3亿公斤,居全省第1位。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354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76万亩的45.6%。立项项目完工面积30.85万亩(新建13.5万亩),完工率99.8%。39.8万亩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面开工,完工14.32万亩,占比35.98%,全省排名第二。北票市、朝阳县1.0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全部完成(全省仅朝阳全部完工)。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到目前,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67.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59.5万亩,居全省第1位。2023年,设施蔬菜产量219.36万吨(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4.7%,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10.8%;食用菌产量6.73万吨(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5.2%;花卉产量2.97亿枝(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4%,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10%。2024年1-7月,设施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8.1万吨,同比增长3.9%;花卉产量1.9亿枝,同比增长1.4%。凌源市是“中国百合第一县”,东方百合、郁金香、唐菖蒲3个品种鲜切花产销量分别占全国30%、60%和40%。

  扎实推进畜牧业建设。2023年,全市肉产量113.54万吨(居全省第1位),同比增长9.43%;禽蛋产量23.94万吨(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0.03%;猪饲养量900.8万头(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3%,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12.6%;牛饲养量151.3万头(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6.7%,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26.1%;羊饲养量689.4万只(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5.3%,与“十三五”末相比增长14.9%;禽饲养量2.5亿只(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5%。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