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专栏>朝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朝阳在行动>地方
凌源市三项举措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发布时间:2024-11-18     信息来源:朝阳日报

  年初以来,凌源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抓阵地、建队伍、重宣传,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拓展阵地建设,激发融合新作用。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融合建设工作,在建设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础上,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23处、文明实践点143个,实现农村文明实践阵地再覆盖、触角再延伸。宋杖子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阵地平台作用,搭建美丽乡村、健身体育、科技科普等“六个平台”,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广场舞、秧歌表演赛、村BA等大型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4万余人次。通过“家长学校”“科普大课堂”等文明实践点,采取科学常识普及、现代化科技讲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为500余名青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科技支持。小城子镇将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与乡村产业发展相融合,与文明旅游和乡村经济相融合,以阵地为依托,邀请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地头、种植基地,开展学习培训、科学种植与管理等技术培训年均200余场次,开展产品深加工和电商销售培训、线上线下义务推销等活动500余场次,为发展百合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以花卉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6处精品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抓牢队伍建设,激活文明新细胞。注重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文明实践活动为切入点,通过解读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让每一个村民都成为文明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组织开展“云课堂”天天见活动,线上累计培训不同领域党员2.4万人,线下采取“短平快”“接地气”的形式,推动党的声音走进“田间地头”。同时,深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六进文明实践活动,组建理论宣讲、文艺文化等5支“火种”队伍,先后组织100余人次深入农村,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50余次。挖掘“五老”资源,加强与离退休老干部沟通联系,建立“银发人才”库,入库45人,组建党建党务、经济发展等7类“银发”队伍,先后推广了青龙河流域水稻旱作稀植等技术46项,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做好宣传引导,形成文明新风尚。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全市各乡镇召开专题宣讲会175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宣讲271次,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等2.7万余张,受众3.9万余人次,更新布设“一约四会”宣传内容131个;线上线下组织开展《辽宁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500余次,H5阅读量10万余次,授牌“星级文明户”1200余户,开展入户宣讲2000余次,着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