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全市各市县(区)文物部门根据《朝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纷纷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有序开展,确保高质量完成“四普”各项任务。
据了解,截至10月底,我市已复查不可移动文物1858处(应复查6213处,复查率29.9%),新发现338处。其中,凌源市复查487处,新发现280处;建平县复查477处,新发现2处;北票市复查275处,新发现32处;朝阳县复查270处,新发现2处;喀左县复查172处,新发现20处;龙城区复查132处;双塔区复查45处,新发现2处。
以课题意识为导向,调查取得重要发现。凌源市“四普”调查队在文物普查的同时,以课题意识为导向,将牛河梁遗址周边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在对万元店镇调查的过程中,以该镇热水汤村无白丁村民组为中心新发现两处保存较好的红山文化聚落址。新发现的两处聚落址面积4000平方米-7000平方米,采集遗物丰富。聚落址地理位置毗邻牛河梁遗址群,为探寻与牛河梁遗址群相关联的红山文化聚落址提供新线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是我市“四普”工作开展以来的重要收获。截至目前,在这个区域内共发现31处红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及积石冢。
上下联动凝聚力量,主动作为寻求支持。在实地调查阶段,各县(市)区均落实野外津贴,为普查人员配齐户外装备,并实行小组包片负责制,全面开展实地调查复查工作。各县(市)区“四普”办与省、市“四普”办积极沟通协调,申请指导帮助,争取本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支持,为调查工作提供便利。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的乡镇政府为普查队提供午餐,建平县的乡镇政府为普查队员提供休息场所,部分乡镇文化站站长陪同普查队员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喀左县“四普”办与辽宁大学考古实习基地沟通协调,借助辽大考古实习学生力量开展“四普”调查工作。朝阳县向市“四普”办申请人员提供支持,联合市普查队推进野外调查工作。
注重编组优化,以新老搭档方式激发活力。普查队科学分组、实行新老搭配。他们通过统筹规划调查路径,由远及近、由难到易,充分合理利用调查黄金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普查经验的工作人员任组长,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他们在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并把好的经验做法传授给新人。年轻一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特长,在调查工作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