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1月朝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24-12-26

 

进入四季度以来,市委、市政府继续推动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增势逐月放缓。

一、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工业生产持续回落

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增速下滑,位于全省第6,与上月相比后退一位,高于国(5.8%)、省(2.9%)1.2、4.1个百分点。35个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62.9%,2个行业增速由正转负,21个行业增速比上月下滑。一是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5.7%,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由增长转为下降1.1%。二是从支柱产业看,冶金工业、建材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增速分别为6.9%、1.1%、5.4%、27.8%、20.2%,能源工业下降3.5%。与上月相比,除冶金、农产品加工小幅提高外,其他支柱产业均下滑。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势放缓

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5%,比上月下滑2.0个百分点,为去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速,位于全省第6,比上月后退1位,高于国(3.3%)、省(3.9%)3.2个、2.6个百分点。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7.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2.7%。一是工业投资带动强劲。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9%;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增长34.8%,占全市投资的57.0%,上拉全市投资增速1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8.5%。是民间投资持续增长。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5%,占全市投资的54.6%,上拉全市投资增速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1.2%。是重大项目拉动强劲。全市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6.2%,上拉全市投资增速14.0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17.4%。是新开工项目投资稳定增长全市新开工项目387个,计划总投资增长51.4%;完成投资增长7.6%,上拉全市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9个,完成投资增长12.1%。

(三)市场消费增势回落

1-11月,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8.1亿元,总量全省第6;同比增长5.2%,比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7,高于国(2.6%)、省(3.7%)2.6个、1.5个百分点。一是从属地看,城镇高于乡村。城镇零售额116.3亿元,增长7.1%;乡村零售额1.7亿元,下降3.8%。二是从形态看,餐饮高于零售。商品零售113.8亿元,增长6.6%;餐饮收入4.3亿元,增长14.9%。三是从类值看,主要商品拉动较大。限上零售额占比超过10%的商品品类全部实现增长。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2%,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1.8个百分点;中西药品类增长5.9%,上拉1.3个百分点;汽车类增长10.6%,上拉2.3个百分点;粮油、食品类增长2.4%,上拉0.3个百分点。四是从结构看,升级商品增长较快。限上单位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1.4%、98.6%、21.4%和7.7%。与居住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13.1%。

(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0亿元,全省第8;同比增长5.8%,比上月下滑0.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8,高于全省(4.7%)1.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4.0亿元,增长3.9%,增速全省第4,高于全省(-2.8%)6.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28.0亿元,增长9.7%,增速全省第12。

(五)存贷款余额增势提升

1-11月,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234.4亿元,同比增长7.4%,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4,高于全省(5.5%)、全国(7.0%)1.9、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84.9亿元,同比增长7.7%,比上月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2,高于全省(-5.5%)、全国(7.5%)13.2、0.2个百分点。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1-11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2%,衣着价格上涨1.8%,居住价格维持不变,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8%,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4.9%。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业运营仍需改善

一是规上营利性服务业降幅加大。1-10月,全市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下降21.6%,降幅比1-9月加深8.3个百分点,除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9.5%外,其余行业全部呈下降态势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下降58.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17.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12.2%,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下降7.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9.1%。批零住餐业增速仍偏低。1-11月,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下降44.9%,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长3.8%,比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2.6%,比上月下滑1.2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5.4%,比上月下滑1.3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势仍需巩固

一是近五成企业生产下降。全市467户规上工业企业中,18户企业自年初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在保持生产的449户企业中,219户企业产值下降,占生产企业的48.8%。是部分重点行业仍下降。增加值占比前五的行业中,三个行业增加值下降。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2.1%、4.9%,连续9个月处于下降区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速由正转负,下降1.7%,三个行业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下拉幅度比上月加大0.5个百分点。是企业运营效益不佳。1-10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40.2%,亏损额同比增长83.1%,全省最高;利润总额下降44.8%,低于全省(-24.6%)20.2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天数增加11.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增加3.8天,营业收入利润率较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三)投资后劲仍显不足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滑。1-11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2.7%,降幅比上个月扩大1.9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0个月下降,下拉全市投资增速7.0个百分点。二是新入统建设项目数量减少。1-11月,全市新入统项目429个,同比减少106个,完成投资下降18.3%。其中,新入统亿元以上项目58个,同比减少29个,完成投资下降28.4%。三是建设项目总量减少。截至11月底,全市建设项目1032个,同比减少143个,下降12.2%,增速全省第1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4个,减少60个,下降17.4%,增速全省最低。四是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降1-11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4%,降幅比上月加深2.9个百分点,从7月份开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降且降幅逐月加深。其中,清洁能源投资下降17.9%,降幅比上月加深9.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增速下滑。五是各领域投资全面下滑。1-11月,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均下滑,分别比上月低1.2、6.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6.8个百分点,拉动力下降0.4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增速下滑4.9个百分点,拉动力下降2.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下滑10.8个百分点,拉动力下降2.1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坚持激活消费,保障民生底线一是抢抓政策窗口期。今年《辽宁省2024年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辽宁省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细则》等政策密集出台,随着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力”和“扩围”,应把握好政策窗口期,让以旧换新惠及更多消费者,撬动更多消费。二是培育消费新场景。在购物消费方面,抢抓“双12”“元旦”等消费节点,扶持优质新生品牌、引进具有市场引领度的国潮品牌;在大宗商品消费方面,拓展汽车消费新场景;在餐饮消费方面,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在住宿消费方面,引导智慧化建设,鼓励旅游住宿企业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建设零接触、低接触式服务型酒店。

(二)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对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的招引和培育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和竣工一批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全力做好项目立项、开工、投产全过程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政策知晓度和获得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发展后劲。 

(三)保证各项政策落地显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一是促供销、降库存。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深挖省内、省外市场潜力,为供、需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抓在手订单、促新增订单、稳“受阻”订单,努力减少重点企业“胀库”。二是抓落实、强效果。坚决落实“优环境、稳经济”活动部署,坚决落实现有的各类助企惠企政策,特别是减税降费政策等,要加强调研,着力破解政策落实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切实发挥政策效果,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三是稳微企、防倒闭。结合当前民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助企纾困解难。组织召开民营、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对接会,争取更多本地民营、小微企业进入大型企业生态圈;在招大引强外部企业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外引企业优先选择本地配套企业。

(四)抓实新增企业入库,做好入库入统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大增量企业培育力度,做好指导和服务,充分调动企业入库的积极性,抓紧抓实新增企业入库,全面准确反映经济总量规模及增长水平,加快壮大全市经济发展基本盘。目前,“四上单位年度申报已正式开始,各地区、各部门要尽快梳理新开工项目、新投产、新达标企业名单,逐户调研走访,指导相关单位尽快准备要件,及时申报入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朝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