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林勇志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为全面振兴新突破决战决胜之年贡献卫健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跟进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健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一位政府领导统一分管“三医”,在深化医改体制机制方面创新突破。二是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评价体系。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指标评价,推动各地医改走深走实。三是深化公立医院“4+1”改革,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的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固定收入占比。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将床位资源闲置的二级医院,转型发展为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全力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五个县(市)全部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平县全力打造省级“样板县”。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搭建,全力推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二是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能力标准。每个县重点提升1-2所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本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一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人口超过5000人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县级医院长期派驻人员全覆盖。二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村医开展30种及以上常见病、多发病识别和初步诊治业务培训。推动村卫生室从设施设备配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家“良好”标准。持续推动村卫生室进医保,力争每个行政村有1所村卫生室纳入基本医保定点服务范围。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和“万医轮训”计划,落实编制保障政策,完成村医能力提升培训计划。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一是全面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国医堂,中医馆中医师配备实现全覆盖。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设立“中医阁”。二是着力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朝阳英才计划”,持续深化“西学中”人才培养,开展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遴选并培育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大力推进凌源、建平、喀左等地的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三是积极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养老服务基地争创力度,推动中医药与旅游、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以“中医药文化夜市”为主线,市县联动开展“1+3+24+N”中医药文化宣传服务年活动。
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形成新体系。一是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支持措施。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进
县(市)区公办托育服务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开办托育服务,推动医疗服务机构与托育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所普惠托育机构。二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朝阳县婚前孕前保健和儿童早期发展、喀左县婚前孕前保健和孕产期保健四个特色专科项目。加强生育全程服务保障,在全市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设早孕门诊,提供关爱服务。进一步推动市妇幼计生服务中心三级保健院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申报。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和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全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三是提高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现设置1家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65%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其中公立医院要达到80%。85%的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推进风险防范化解推出新举措。一是有效防范突发传染病疫情风险。密切监测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情况,及时开展应急处置,统筹调度医疗资源,确保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二是有效防范生物安全和血液安全风险隐患。加快推进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严守实验室生物安全底线,提高生物安全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统筹防范运行风险。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实时监测医院财务风险状况。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一院一策”化解债务及欠薪风险。定期对医院面临的经济运行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严禁公立医院为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形成隐性债务。
谢谢大家!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辽宁日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哪些提升?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林勇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居民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下沉至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使更多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一是人员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域医共体与城市医院的合作,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工作,开展帮扶的城市公立三级医院对县域医共体要至少派出3名以上专家给予医疗、药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一般一个周期应常驻半年以上。通过
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巡回医疗、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方式,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牵头医院向乡镇(街道)常年派驻临床、管理人才,帮助解决基层问题,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县级牵头医院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常年驻守基层服务。二是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水平。整合优化县域医共体的资源布局,重点推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中心药房等共享中心的建设,并且向乡村延伸,提高服务和管理的同质化水平。指导各地统一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质量的控制标准,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大力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共享。
问答二:
朝阳日报: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上采取哪些举措?
中医科科长 王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我们的核心举措是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更加健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和塑造更加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形象。
在构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方面
一是强化市级中医院龙头作用,与辽宁中医药大学紧密合作,推进市中医院五年规划,确保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提升县级中医院能力,朝阳县中医院和喀左县中医院正力争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同时,朝阳市中医院、北票市中医院正积极争创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凌源市和喀左县、建平县也在高质量完成“两专科一中心”项目。三是,强化基层网络覆盖,加强适宜技术推广,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医药服务一体化。
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
一是通过“朝阳英才计划”的实施,遴选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深化“西学中”人才培养。二是引进国、省级名中医设立工作室,通过名医带教培养本土人才。三是推进凌源、建平、喀左的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四是在县域医共体中增加中医药人才储备,实现“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五是发挥市级名中医带动作用,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
在塑造中医药文化形象方面
一是依托我市省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及旅游示范单位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融合发展;二是以“中医药文化夜市”为主线,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服务年活动,在这里跟大家透露一个好消息,计划于5月下旬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我们邀请了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资深专家与名医在活动现场与群众交流,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关注并积极参与;三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充分利用中医药健康文化宣教基地及知识角等平台,全方位、深层次传播中医药文化精髓,不断提升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及公众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