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迫切需要,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有力举措。当前,全市各地紧紧围绕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推动粮食高产稳产、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新型城镇化”部署要求,突出“产城人”融合重点,全面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努力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勇于争先。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市委工作要求,以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坚持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六个着力建设”,聚力实现“八个攻坚突破”,办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解决了一批长期积累的矛盾问题,取得了一批振奋人心的重大成果,夺取了攻坚之战连战连胜,实现了经济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持续巩固、城乡融合发展潜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活、城乡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今年,我市将继续以产兴城,狠抓产业培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各地各部门将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分类施策支持城区、县城、乡村做强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培育战略性新兴成长型“一县一业”,全力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农业特色县、工业强县、文旅强县。将围绕建设高品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地,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和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大市,努力把农业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大产业。将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继续坚持以城聚人,狠抓新型城镇化。我市5个县(市)土地面积占全市的94.2%,有75.2%的人口生活在县域,因此,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今年,我市将围绕提高城镇化内涵和质量,加快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全面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的承载能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切实实现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美美与共”。
继续坚持以人促产,狠抓幸福感提升。今年,我市将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保人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能就业、可创业、有归属感。积极构建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指导,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全面做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育等民生工作,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争取过渡期后差异化扶持政策,推动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